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里的农投风采

    编者按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奋斗追梦,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谱写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嘉兴港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实践、经验启示等,嘉兴港区举行“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农投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参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家用手中的笔头生动呈现港区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区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精神,港区人民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善谋实干的精神风貌,以及表达自身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农投人用一篇篇彰显文采及感染力的作品赢得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其中许晓青的作品《餐桌上的沧海桑田》荣获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满怀深情的征文作品,共同感受下农投人笔下的风采。

    许晓青—《餐桌上的沧海桑田》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70年波澜翻卷、快马加鞭,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富民强国、民族复兴之梦。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处处体现着勃勃生机,华夏儿女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也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日之前,恰逢父亲生日,下班路上,拐到烘焙店买了生日蛋糕,回到家母亲已经备好了晚饭,陪父亲吃饭吹蜡烛切蛋糕,让小儿为外公唱上一曲生日歌,简简单单就算过了生日。餐桌上,除了蛋糕和长寿面,以及小酌一杯的红酒,与平日的晚饭并没有什么差别,父亲却显得很开心,一手吃着蛋糕,一手抱着小外孙,开始给我们忆起了往昔。父亲生于1950年代,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所有事业百废待兴的时刻,物资极度匮乏,摘得几根南瓜藤,便是一盘好菜,挖得一筐红薯,就是半年的口粮。当年的苦难,现在听来,更多的像是故事,但对于父亲他们那一辈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记忆。“哎,你看这条鱼,你妈烧的太咸了,不好吃”,父亲指指桌上还没撤走的鱼说到,“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路过别人家,看到人家桌子上摆着一盘吃剩的鱼,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实在太馋了,拿起来就添,鱼肉没有吃到,反倒被鱼刺扎破了嘴”,父亲讲述他幼年的“趣事”,引来小儿一阵开怀大笑,嘲笑他外公“馋嘴吧”,父亲听后与他逗趣,仿佛过去的苦难也成了回忆里的甜味,我却听得内心酸楚。父亲一直不是很爱吃鱼,以前只道他与我一般嫌弃吃鱼麻烦,却不知内里还有这样的缘故。

       父亲小的时候,缺衣少食,像这种“舔鱼骨头”的故事,着实是能讲述不少。伴随着父亲的回忆,我也开始追溯自己幼年的记忆。生于80年代的我,已经没有了饿肚子的体验,但是小时候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马上吃到。幼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得到一块双喜巧克力,薄薄的一块,可以吃上两天;最期盼的事情,是村里有人摆喜宴,可以拿到一包糖,吃到一盘虾;最向往的事情,是包里装着永远吃不完的零食;每到夏天便翘首以盼父亲下班,因为盛夏季节单位会给每人发一块冰砖,而父亲定舍不得吃,会带回来给我;脑海里时常幻想的,是有黄瓜那么大的火腿肠,有丝瓜那么大的香蕉......一切都与吃的有关,却又与温饱无关。这个时候的餐桌上,已经不再缺少米饭与咸菜,但是“吃得好”仍然是奢侈的事情。

    “妈妈,今天外公生日,我是不是可以多吃两个棒棒奶酪!”小儿的呼喊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在。餐桌前,父亲还在讲述他的童年“趣事”,讲述他们为吃饱肚子而做出的努力,讲述当年腌萝卜腌咸菜的美味,他怀里的小外孙得到我的默许,跑去打开冰箱拿起了指定零食,复又窝进外公怀里开吃。到了我的孩子这一代的童年经历,只需打开手机app点一下,想要吃什么马上就可以在网上买到,甚至几分钟内就能送货到家,足不出户就可把全世界的美食都一网打尽。对待饮食,父亲幼时因没得吃而被迫节制,我幼时因吃不好而不需节制,待到我的孩子出生,却又是另一派场景:我对他要求节制,是因为吃的太多太好而不得不节制,按营养均衡执行饮食规划,每天零食定量定品质供应。同样是对吃进行“节制”,起因和意义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追求的不再是食物的“量”,而是食品的“质”,餐桌上讲究的是安全,是搭配,是健康,是科学。

    “民以食为天”犹如亘古不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70年奋勇巨变,我们身处红旗下,处处受到祖国强盛带来的实惠,但是老百姓感触最深的,恐怕还是自己家“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变化。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如今的要求吃出健康、吃出文化,这一张小小的餐桌,展现的是几十年的沧桑变化,见证的是几代人的生活变迁。70年来人们餐桌上的变化翻天覆地,餐桌上的记忆凝成了历史的符号,折射出的是祖国70年辉煌激变的历程,是由贫困、混沌到开放、包容的时代变化!

    蒋杰—《迈向振兴的新乡村》

    70年岁月如歌,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至今,港区人民一路拼搏奋进,收获无数亮眼成绩。2019这一刻,港区发展欣欣向荣,城市新颜有目共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看农村。这些年来,在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港区的农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绿道修建、河道整治、公园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让港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更使马家荡村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省级景区村庄。

    然而,光有美景是不够的,嘉兴港区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全面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农民的繁荣富强,城市发展是不完整、不全面,也是不牢固的。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嘉兴港区临机立断,精心谋划,围绕马家荡村、八字村、长安桥村三村面积13800亩,依托自身丰富资源和独特优势,并以工业反哺农业,倾情打造高能级万亩农业产业平台——嘉兴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新乡村正在迈向振兴。

    农业强

    长久以来,港区乍浦镇的农村一直发展的是典型传统农业,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大小麦以及蔬菜等,农村里家家户户大多是自给自足,或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也没有农业规模经济,缺少发展的生机。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港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引入新型农业、科技农业、融合农业,将资源整合,建立自己的主导特色产业,让农业强大,保持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产业兴旺这一目标,我们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打造全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科技企业、龙头企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是一条长远发展之路。抗击外敌历史、山海文化、庙会文化……港区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深入挖掘、传承和发扬,将农业观光体验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使农业园区发展更接地气,更有灵魂。

    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港区成立国有企业——嘉兴港区生态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平台,以市场化进行运作,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优势,又结合政府职能提供支持保障,最大限度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引进、孵化、培养各类创新型农业人才。这些人,织就农村新蓝图,让梦想在田野间起航,让智慧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光。眼下,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科研合作……这个农业产业园正在飞速成长。

    农村美

    夏季傍晚,凉风习来,走进乍浦镇马家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丽乡村新气象。一路上,尽是粉墙黛瓦,栈桥木道,郊野公园,风景宜人。在村庄门前,村民或漫步赏景,或静坐闲谈;在凉爽的树荫下,孩子自由自在,嬉戏玩闹;整齐洁净的村庄里,游客们游憩休闲开心而来,舒心而去……

    近年来,港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境整治,造就农村新美景。重点打造“绿色乡村—马家荡”乡村旅游,以岔路桥路和牛桥路为轴线,以村部为中心,以DIY文化园建设为重点,沿线经过钟家浜、金家头、马家荡三个特色自然村落和多彩花木园、时令鲜果园、林地休闲园三个主要农业基地,结合沿路沿线主要景观节点打造,突出文化挖掘,展现一幅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农村景致优美怡人、农村风情淳朴自然的现代新农村社区。

       乡村的“蜕变”,既留住了绿水美景,系住了乡愁,也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位村民笑着说:“我们村可以说是四季有景,春季的油菜花、初夏的麦浪、盛夏的荷花、秋季金黄的稻穗,随处可见的水杉、芦苇。我们要好好珍惜,做好环境保护,守住这份美好。”听到这话,忍不住点个赞,在扮靓了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润物无声般将“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根植在村民的心中,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如今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为园区农村的环境提升注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美景,未来尤为可期。

    农民富

    发展为民生。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9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如何带动村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答案便是业兴则家富。马家荡村当地居民点较为分散,房屋建筑风格样式多,且大多依水而居,有鲜明的江南水乡风貌特征,依靠这一优势,我们引入业态,发展特色民宿,使村民手中的房屋、土地等闲置资源用起来,让村民参与进产业园的发展中,产村相融汇就农村新希望。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组织、“五小庭院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业等新兴经济业态逐步壮大发展。依托特色产业打造采摘、垂钓、观赏各类农事体验区,带动休闲观光旅游业不断向前,盘活村内群众内在增长力,调动村民劳动积极性,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同样吸引一批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激发农村发展新生机,让农民生活更红火,未来更有奔头。

    七十载惊涛拍岸,回望过去,奋斗是我们的姿态。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乡村迎来新发展,迎来新时代,奋斗依旧是我们的姿态,我们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三农”发展的“方向盘”,开启新征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建设一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美丽新农村持续发力、砥砺前行、齐奔小康。

    朱跃—《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巨变》

    新中国七十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崛起,挺起胸膛走向世界;见证了嘉兴人民的发展,繁华夜景点亮东方;更见证了港区人民的勤奋,靠着双手改变人生。往回看,乍浦港区的变迁,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历史、见证奇迹、见证港区七十年的巨变。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农村变都市,尽显繁华。乍浦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新中国的成立,更是为乍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飞速前行。土屋泥房变成红砖黑瓦、泥泞小道变成柏油公路、家庭作坊变成现代工厂,经过几十年港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港区早已摆脱落后农村形象,建成了美丽都市,保护了原始生态,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衣的变迁。粗布大衣已停留在历史长河,走在街上、步入商场,抬眼望去尽是五颜六色。衣的追求早已不单单是贴身、保暖,而是向着时尚、舒适看齐。衣的变迁,初显了港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彰显了港区人民精神世界的追求。衣着光鲜,未曾改变的是“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延续,港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古人优秀品德,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食的改变。在物质极度匮乏、粮食严重短缺的艰苦岁月,能喝上一碗稀饭、吃上一个白馒头、咬上一根咸菜那都是一份满满的幸福。计划经济时期,购买食物都要凭票,粮票、肉票等各种票据种类繁多,但是食物供不应求。现如今香喷喷的白米饭管饱、鸡鸭鱼肉更是家常菜。港区人民对于食物追求更是向着绿色、健康转变。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住的改善。低矮的房屋、潮湿的地面,冬冷夏凉是长辈们对老房子的回忆,那时候屋顶还是茅草、窗户还是纸的、墙壁还是乱石堆的,能遮风挡雨那就是可以住人,那就是一个房子,一个家。港区人民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住房,建设美丽家园,一幢幢高层住宅、一排排复式楼宇、一栋栋独门别墅,美观舒适、宽敞明亮。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行的高速。曾几何时,出门还是靠走,水路是普遍选择,自行车还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现在汽车满地跑,条条高速通向祖国各方;高铁化作长龙,高速穿梭于华夏大地;飞机跨越国界,地球村随处可去。港区人民的出门方式也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健康运动就选择共享单车、专车服务就选择网约打车,沿途观光就选择自驾出行,高速远行可以选择高铁、飞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谈的高效。思念化作一枚小小的邮票,带着最想说的话语,传递给心中的他。信件通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最主流的沟通方式,几乎人人都写过信,也人人都收到过信。在信件寄出后,等待回应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充满了未知,充满了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区人民即时通讯成为了可能,人手一个手机,无论何处、无论何时,你都可以把他的声音拉到耳边,诉说心声、高效交谈。

    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的砥砺奋进、七十年的齐心协力、七十年的披荆斩棘,港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一部奋斗史诗。港区的城市面貌、港区的衣食住行、港区的生态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巨变。

    胡逸伦—《乡村振兴战略走进嘉兴港区》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值得永久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华夏大地历经风雨重获新生,中华民族挺起胸膛,踏上新的征程。如今走入二零一九年,共和国即将迎来七十周年诞生。七十年春华秋实,国家面貌焕然一新,改革春风沐浴大地,国家实力康健雄厚,全面小康实现在即,国民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紧随国家发展的步伐,嘉兴港区历经考验,走出了山海协作的发展路线。如今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三大产业成果喜人。其中,嘉兴港区的第一产业成长迅速,三农事业发展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嘉兴港区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在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七十年翻山越岭,一路走来,中国农业历经磨难,却始终心系亿万华夏子民和脚下的这片热土。嘉兴港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入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与奋斗,至今港区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其一,成功引入产业化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如今,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含量逐年提升,弄产业逐渐具备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大好。其二,成功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农业发展具备前瞻性。嘉兴港区致力于粮食安全保障和耕地质量提升,发展出生态农业的崭新思路,将农业生产发展的高度提升到新的层次,保障未来农业的发展基础。其三,成功引入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将农业融入港区整体发展战略,一二三产业团结一致,携手发展,打造嘉兴港区的一盘棋格局,实现共同发展。其四,成功接轨上海,融入大都市发展体系,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未来谋求融入长三角发展体系,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七十年栉风沐雨,一路走来,中国农村几经沉浮,依然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华夏大地。嘉兴港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至今,港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果有目共睹。其一,基础建设井然有序。港区致力于推进城乡融合,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农村生活配套服务齐全,农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城市般的生活体验,令人向往。其二,生态建设扎实有效。至今,港区农村堪比公园,良田、树丛,民居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面。更有马家荡村被评选为浙江省AAA级乡村旅游景区,着实令人欢喜。其三,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嘉兴港区致力于农村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积极发扬和推广当地农村优质文化,使得历经岁月发展而来的珍贵文化得以流传。

    七十年披星戴月,一路走来,中国农民勤勤恳恳,至今坚守在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线。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魂,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是乡村振兴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嘉兴港区政府深知农民之于社会的重要性,更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数十年来,港区持续加大对农民生活全方面的扶持力度,涉及农业、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农民也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前行。至今,港区农民收入水平已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农民安居乐业,进一步保障社会平稳快速向前发展。

    七十年革故鼎新,中国农业重新焕发活力。这一切归功于党和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深入探索契合自身的农业发展路线,开拓这片土地蕴含着的深厚的潜在能量。而七十年的时间考验最终证明了这一决策的伟大意义;归功于千千万万坚守中国农业的科研工作者,正是他们的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使得以仅有的资源养活十四亿中国人成为可能,他们创造的奇迹为世界展现了中国意志,更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归功于中国农民这一伟大的群体,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铸就了中国农民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份深入骨髓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生存至今的文明。

    七十年荣辱与共,中华民族不曾放弃。在祖国七十周年诞生之际,祝愿中国农业拥抱更广阔的蓝天,实现更大发展。

    吴晓兵—《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

    每当仰望如太阳般冉冉升起的国旗迎风飘扬,每次随着激荡雄壮的旋律唱起国歌,那充盈的爱国情怀都会在我心中不断地徜徉。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七十年来,新中国如同雨后春笋,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屹立于世界的丛林之巅。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日日夜夜的努力,是各级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无私奉献得来的成就。所以,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我们,享受着前任成果的同时,应努力拼搏,不应故步自封,要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勇于作为,共筑中国梦!

    嘉兴港区作为祖国成百上千县区的子女中的一员,在中国地图上也许看来只有一隅,它是那么渺小,但又是那么重要,因为它也是祖国繁荣昌盛不可以缺少的助推手。作为祖国的一分子,这里的人民、这里的政府无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力以赴拼搏,为祖国的政治、生态、民生、环保等各个领域做出贡献。

    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党的脚步,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做好政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锐意创新抓改革,政府各部门人员敢闯敢干、勇于冒尖,转快政治改革的轮子,拧紧创新发展的绳子,努力当好改革的探路先锋,以滨海开发带动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国内特色临港产业新高地、长三角国际化现代新港口、环杭州湾和谐生态新港城。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比学赶超抓发展,跳出嘉兴、站在全省、放眼长三角,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劲头,争先进位、科学赶超,敢与强者比肩、敢向高处攀登,无论是稳定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还是环境污染防治、维护社会稳定,港区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统筹兼顾抓发展。如今港区改革发展稳定前行,着力打造对接上海的“桥头堡”。

       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以人民群众的“表情包”当作自己的“晴雨表”,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港区各级领导干部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习惯,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扑下身子,凡是群众的呼声认真倾听,凡是群众的诉求严肃对待,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在富民、惠民、安民上用劲发力。如今港区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登,脸上喜乐开花。

    嘉兴港区以奋斗的姿态,从一个贫瘠的,被倭寇侵略的小地方,发展成如今重要港口。靠的正是国家正确的领导、全港区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嘉兴港区已经建成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乍浦)港、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省级综合物流园、杭州湾新经济园、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板块正以高速度发展的姿态拥抱祖国的未来。

    作为嘉兴港区的一分子,作为祖国十几亿子女之一,我也会更加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在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努力拼搏、砥砺奋进,不断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己职业素养,勇于作为,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相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同港区共筑中国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里的农投风采

    编者按

    七十年栉风沐雨,七十年奋斗追梦,七十年春华秋实,七十年谱写华章。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嘉兴港区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所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和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功实践、经验启示等,嘉兴港区举行“辉煌七十年,奋进新时代”——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农投公司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响应参加,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大家用手中的笔头生动呈现港区城市面貌和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港区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中涌现出来的新气象新精神,港区人民担当作为、锐意进取、善谋实干的精神风貌,以及表达自身对祖国的赤子之情。农投人用一篇篇彰显文采及感染力的作品赢得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其中许晓青的作品《餐桌上的沧海桑田》荣获主题征文比赛二等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满怀深情的征文作品,共同感受下农投人笔下的风采。

    许晓青—《餐桌上的沧海桑田》

    弹指挥间,沧桑巨变,70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70年波澜翻卷、快马加鞭,亿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道路,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程中创造着一个又一个奇迹,实现着富民强国、民族复兴之梦。我们的祖国一步步走向繁荣昌盛,处处体现着勃勃生机,华夏儿女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的生活也随着祖国的日益强盛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日之前,恰逢父亲生日,下班路上,拐到烘焙店买了生日蛋糕,回到家母亲已经备好了晚饭,陪父亲吃饭吹蜡烛切蛋糕,让小儿为外公唱上一曲生日歌,简简单单就算过了生日。餐桌上,除了蛋糕和长寿面,以及小酌一杯的红酒,与平日的晚饭并没有什么差别,父亲却显得很开心,一手吃着蛋糕,一手抱着小外孙,开始给我们忆起了往昔。父亲生于1950年代,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正是所有事业百废待兴的时刻,物资极度匮乏,摘得几根南瓜藤,便是一盘好菜,挖得一筐红薯,就是半年的口粮。当年的苦难,现在听来,更多的像是故事,但对于父亲他们那一辈人,却是实实在在的记忆。“哎,你看这条鱼,你妈烧的太咸了,不好吃”,父亲指指桌上还没撤走的鱼说到,“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路过别人家,看到人家桌子上摆着一盘吃剩的鱼,只剩下一副鱼骨头,实在太馋了,拿起来就添,鱼肉没有吃到,反倒被鱼刺扎破了嘴”,父亲讲述他幼年的“趣事”,引来小儿一阵开怀大笑,嘲笑他外公“馋嘴吧”,父亲听后与他逗趣,仿佛过去的苦难也成了回忆里的甜味,我却听得内心酸楚。父亲一直不是很爱吃鱼,以前只道他与我一般嫌弃吃鱼麻烦,却不知内里还有这样的缘故。

       父亲小的时候,缺衣少食,像这种“舔鱼骨头”的故事,着实是能讲述不少。伴随着父亲的回忆,我也开始追溯自己幼年的记忆。生于80年代的我,已经没有了饿肚子的体验,但是小时候也不是想吃什么就能马上吃到。幼时最大的乐趣,就是得到一块双喜巧克力,薄薄的一块,可以吃上两天;最期盼的事情,是村里有人摆喜宴,可以拿到一包糖,吃到一盘虾;最向往的事情,是包里装着永远吃不完的零食;每到夏天便翘首以盼父亲下班,因为盛夏季节单位会给每人发一块冰砖,而父亲定舍不得吃,会带回来给我;脑海里时常幻想的,是有黄瓜那么大的火腿肠,有丝瓜那么大的香蕉......一切都与吃的有关,却又与温饱无关。这个时候的餐桌上,已经不再缺少米饭与咸菜,但是“吃得好”仍然是奢侈的事情。

    “妈妈,今天外公生日,我是不是可以多吃两个棒棒奶酪!”小儿的呼喊把我的思绪拉回现在。餐桌前,父亲还在讲述他的童年“趣事”,讲述他们为吃饱肚子而做出的努力,讲述当年腌萝卜腌咸菜的美味,他怀里的小外孙得到我的默许,跑去打开冰箱拿起了指定零食,复又窝进外公怀里开吃。到了我的孩子这一代的童年经历,只需打开手机app点一下,想要吃什么马上就可以在网上买到,甚至几分钟内就能送货到家,足不出户就可把全世界的美食都一网打尽。对待饮食,父亲幼时因没得吃而被迫节制,我幼时因吃不好而不需节制,待到我的孩子出生,却又是另一派场景:我对他要求节制,是因为吃的太多太好而不得不节制,按营养均衡执行饮食规划,每天零食定量定品质供应。同样是对吃进行“节制”,起因和意义却发生了本质的改变,追求的不再是食物的“量”,而是食品的“质”,餐桌上讲究的是安全,是搭配,是健康,是科学。

    “民以食为天”犹如亘古不变的真理。新中国成立70年奋勇巨变,我们身处红旗下,处处受到祖国强盛带来的实惠,但是老百姓感触最深的,恐怕还是自己家“菜篮子”和“米袋子”的变化。从有啥吃啥,到吃啥有啥,再到如今的要求吃出健康、吃出文化,这一张小小的餐桌,展现的是几十年的沧桑变化,见证的是几代人的生活变迁。70年来人们餐桌上的变化翻天覆地,餐桌上的记忆凝成了历史的符号,折射出的是祖国70年辉煌激变的历程,是由贫困、混沌到开放、包容的时代变化!

    蒋杰—《迈向振兴的新乡村》

    70年岁月如歌,70年风雨兼程,70年披荆斩棘,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新中国成立至今,港区人民一路拼搏奋进,收获无数亮眼成绩。2019这一刻,港区发展欣欣向荣,城市新颜有目共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21世纪的宏伟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农村,重点看农村。这些年来,在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坚强领导下,港区的农村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文明建设硕果累累。绿道修建、河道整治、公园打造……美丽乡村的建设,让港区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更使马家荡村旧貌换新颜,一跃成为省级景区村庄。

    然而,光有美景是不够的,嘉兴港区很早就意识到,要实现经济腾飞,必须全面振兴乡村,使农业强大、农村美丽、农民富裕。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农民的繁荣富强,城市发展是不完整、不全面,也是不牢固的。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下,嘉兴港区临机立断,精心谋划,围绕马家荡村、八字村、长安桥村三村面积13800亩,依托自身丰富资源和独特优势,并以工业反哺农业,倾情打造高能级万亩农业产业平台——嘉兴港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一个新乡村正在迈向振兴。

    农业强

    长久以来,港区乍浦镇的农村一直发展的是典型传统农业,主要生产水稻、棉花、大小麦以及蔬菜等,农村里家家户户大多是自给自足,或是小打小闹,没有形成产业优势,也没有农业规模经济,缺少发展的生机。

    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核心,港区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就是要打破这一局面,引入新型农业、科技农业、融合农业,将资源整合,建立自己的主导特色产业,让农业强大,保持经济发展竞争力。实现产业兴旺这一目标,我们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打造全产业链,培育新型农业科技企业、龙头企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生态农业与文化旅游结合是一条长远发展之路。抗击外敌历史、山海文化、庙会文化……港区有深厚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宝贵的财富,我们将深入挖掘、传承和发扬,将农业观光体验和文化旅游有机结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使农业园区发展更接地气,更有灵魂。

    为推动园区快速发展,港区成立国有企业——嘉兴港区生态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组建专业平台,以市场化进行运作,既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灵活性优势,又结合政府职能提供支持保障,最大限度优化农业发展环境,引进、孵化、培养各类创新型农业人才。这些人,织就农村新蓝图,让梦想在田野间起航,让智慧创新在乡村振兴中发光。眼下,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科研合作……这个农业产业园正在飞速成长。

    农村美

    夏季傍晚,凉风习来,走进乍浦镇马家荡村,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美丽乡村新气象。一路上,尽是粉墙黛瓦,栈桥木道,郊野公园,风景宜人。在村庄门前,村民或漫步赏景,或静坐闲谈;在凉爽的树荫下,孩子自由自在,嬉戏玩闹;整齐洁净的村庄里,游客们游憩休闲开心而来,舒心而去……

    近年来,港区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环境整治,造就农村新美景。重点打造“绿色乡村—马家荡”乡村旅游,以岔路桥路和牛桥路为轴线,以村部为中心,以DIY文化园建设为重点,沿线经过钟家浜、金家头、马家荡三个特色自然村落和多彩花木园、时令鲜果园、林地休闲园三个主要农业基地,结合沿路沿线主要景观节点打造,突出文化挖掘,展现一幅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农村景致优美怡人、农村风情淳朴自然的现代新农村社区。

       乡村的“蜕变”,既留住了绿水美景,系住了乡愁,也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一位村民笑着说:“我们村可以说是四季有景,春季的油菜花、初夏的麦浪、盛夏的荷花、秋季金黄的稻穗,随处可见的水杉、芦苇。我们要好好珍惜,做好环境保护,守住这份美好。”听到这话,忍不住点个赞,在扮靓了村容村貌的同时,也润物无声般将“讲文明、树新风”的理念根植在村民的心中,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如今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我们为园区农村的环境提升注入了更多意想不到的美景,未来尤为可期。

    农民富

    发展为民生。国家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2019年是最为关键的一年。如何带动村民快速致富奔小康?答案便是业兴则家富。马家荡村当地居民点较为分散,房屋建筑风格样式多,且大多依水而居,有鲜明的江南水乡风貌特征,依靠这一优势,我们引入业态,发展特色民宿,使村民手中的房屋、土地等闲置资源用起来,让村民参与进产业园的发展中,产村相融汇就农村新希望。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发展家庭农场、专合组织、“五小庭院经济”、农村电商、乡村旅游业等新兴经济业态逐步壮大发展。依托特色产业打造采摘、垂钓、观赏各类农事体验区,带动休闲观光旅游业不断向前,盘活村内群众内在增长力,调动村民劳动积极性,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解决农民后顾之忧。同样吸引一批批年轻人返乡创业,激发农村发展新生机,让农民生活更红火,未来更有奔头。

    七十载惊涛拍岸,回望过去,奋斗是我们的姿态。站在新起点,展望未来,乡村迎来新发展,迎来新时代,奋斗依旧是我们的姿态,我们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握好“三农”发展的“方向盘”,开启新征程,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为建设一个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幸福美丽新农村持续发力、砥砺前行、齐奔小康。

    朱跃—《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巨变》

    新中国七十年,见证了中国人民的崛起,挺起胸膛走向世界;见证了嘉兴人民的发展,繁华夜景点亮东方;更见证了港区人民的勤奋,靠着双手改变人生。往回看,乍浦港区的变迁,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浓重一笔。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历史、见证奇迹、见证港区七十年的巨变。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农村变都市,尽显繁华。乍浦港区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新中国的成立,更是为乍浦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飞速前行。土屋泥房变成红砖黑瓦、泥泞小道变成柏油公路、家庭作坊变成现代工厂,经过几十年港区人民的共同努力,港区早已摆脱落后农村形象,建成了美丽都市,保护了原始生态,更有国家级森林公园——九龙山。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衣的变迁。粗布大衣已停留在历史长河,走在街上、步入商场,抬眼望去尽是五颜六色。衣的追求早已不单单是贴身、保暖,而是向着时尚、舒适看齐。衣的变迁,初显了港区经济水平的提高、物质条件的改善,彰显了港区人民精神世界的追求。衣着光鲜,未曾改变的是“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延续,港区人民继承和发扬古人优秀品德,在精神文明建设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食的改变。在物质极度匮乏、粮食严重短缺的艰苦岁月,能喝上一碗稀饭、吃上一个白馒头、咬上一根咸菜那都是一份满满的幸福。计划经济时期,购买食物都要凭票,粮票、肉票等各种票据种类繁多,但是食物供不应求。现如今香喷喷的白米饭管饱、鸡鸭鱼肉更是家常菜。港区人民对于食物追求更是向着绿色、健康转变。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住的改善。低矮的房屋、潮湿的地面,冬冷夏凉是长辈们对老房子的回忆,那时候屋顶还是茅草、窗户还是纸的、墙壁还是乱石堆的,能遮风挡雨那就是可以住人,那就是一个房子,一个家。港区人民靠着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住房,建设美丽家园,一幢幢高层住宅、一排排复式楼宇、一栋栋独门别墅,美观舒适、宽敞明亮。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行的高速。曾几何时,出门还是靠走,水路是普遍选择,自行车还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现在汽车满地跑,条条高速通向祖国各方;高铁化作长龙,高速穿梭于华夏大地;飞机跨越国界,地球村随处可去。港区人民的出门方式也变得更加快捷、高效,健康运动就选择共享单车、专车服务就选择网约打车,沿途观光就选择自驾出行,高速远行可以选择高铁、飞机,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我从岁月走来,见证谈的高效。思念化作一枚小小的邮票,带着最想说的话语,传递给心中的他。信件通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占据着最主流的沟通方式,几乎人人都写过信,也人人都收到过信。在信件寄出后,等待回应的日子总是那么难熬,充满了未知,充满了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港区人民即时通讯成为了可能,人手一个手机,无论何处、无论何时,你都可以把他的声音拉到耳边,诉说心声、高效交谈。

    一路走来,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七十年的砥砺奋进、七十年的齐心协力、七十年的披荆斩棘,港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在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一部奋斗史诗。港区的城市面貌、港区的衣食住行、港区的生态环境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从岁月走来,见证巨变。

    胡逸伦—《乡村振兴战略走进嘉兴港区》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一个值得永久铭记的日子。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华夏大地历经风雨重获新生,中华民族挺起胸膛,踏上新的征程。如今走入二零一九年,共和国即将迎来七十周年诞生。七十年春华秋实,国家面貌焕然一新,改革春风沐浴大地,国家实力康健雄厚,全面小康实现在即,国民生活水平已今非昔比。紧随国家发展的步伐,嘉兴港区历经考验,走出了山海协作的发展路线。如今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三大产业成果喜人。其中,嘉兴港区的第一产业成长迅速,三农事业发展稳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嘉兴港区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在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七十年翻山越岭,一路走来,中国农业历经磨难,却始终心系亿万华夏子民和脚下的这片热土。嘉兴港区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深入学习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经过数十年的坚持与奋斗,至今港区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向人民交上了一份喜人的答卷。其一,成功引入产业化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如今,农业产业结构更加合理,科技含量逐年提升,弄产业逐渐具备市场竞争力,未来发展前景大好。其二,成功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农业发展具备前瞻性。嘉兴港区致力于粮食安全保障和耕地质量提升,发展出生态农业的崭新思路,将农业生产发展的高度提升到新的层次,保障未来农业的发展基础。其三,成功引入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将农业融入港区整体发展战略,一二三产业团结一致,携手发展,打造嘉兴港区的一盘棋格局,实现共同发展。其四,成功接轨上海,融入大都市发展体系,实现资源与市场共享。未来谋求融入长三角发展体系,实现更广阔的发展。

    七十年栉风沐雨,一路走来,中国农村几经沉浮,依然深深扎根于广袤的华夏大地。嘉兴港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当地的美丽乡村建设。至今,港区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成果有目共睹。其一,基础建设井然有序。港区致力于推进城乡融合,不断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至今,农村生活配套服务齐全,农民足不出村便能享受城市般的生活体验,令人向往。其二,生态建设扎实有效。至今,港区农村堪比公园,良田、树丛,民居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面。更有马家荡村被评选为浙江省AAA级乡村旅游景区,着实令人欢喜。其三,文化建设百花齐放。嘉兴港区致力于农村的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积极发扬和推广当地农村优质文化,使得历经岁月发展而来的珍贵文化得以流传。

    七十年披星戴月,一路走来,中国农民勤勤恳恳,至今坚守在中国农业发展的第一线。农民是农业和农村的魂,是国家农业发展的基石。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是乡村振兴事业顺利开展的前提。嘉兴港区政府深知农民之于社会的重要性,更深知农民生活的不易。数十年来,港区持续加大对农民生活全方面的扶持力度,涉及农业、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农民也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前行。至今,港区农民收入水平已大幅提升,生活质量得到了充分保障。农民安居乐业,进一步保障社会平稳快速向前发展。

    七十年革故鼎新,中国农业重新焕发活力。这一切归功于党和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深入探索契合自身的农业发展路线,开拓这片土地蕴含着的深厚的潜在能量。而七十年的时间考验最终证明了这一决策的伟大意义;归功于千千万万坚守中国农业的科研工作者,正是他们的十年如一日的钻研,才使得以仅有的资源养活十四亿中国人成为可能,他们创造的奇迹为世界展现了中国意志,更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方向;归功于中国农民这一伟大的群体,数千年的农耕文明铸就了中国农民钢铁一般的意志,这份深入骨髓的精神力量托起了中华民族延绵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界四大文明中唯一生存至今的文明。

    七十年荣辱与共,中华民族不曾放弃。在祖国七十周年诞生之际,祝愿中国农业拥抱更广阔的蓝天,实现更大发展。

    吴晓兵—《辉煌七十年 奋进新时代》

    每当仰望如太阳般冉冉升起的国旗迎风飘扬,每次随着激荡雄壮的旋律唱起国歌,那充盈的爱国情怀都会在我心中不断地徜徉。

    风雨砥砺,岁月如歌,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已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处在这个关键节点的我们,应不负前贤之努力,继往开来,在新节点上敢于作为,共同铸就伟大的中国梦!

    七十年来,新中国如同雨后春笋,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屹立于世界的丛林之巅。在这一中国速度的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努力,是国家和地方政府日日夜夜的努力,是各级机关、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无私奉献得来的成就。所以,处在新时期节点上的我们,享受着前任成果的同时,应努力拼搏,不应故步自封,要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国梦紧密相连,勇于作为,共筑中国梦!

    嘉兴港区作为祖国成百上千县区的子女中的一员,在中国地图上也许看来只有一隅,它是那么渺小,但又是那么重要,因为它也是祖国繁荣昌盛不可以缺少的助推手。作为祖国的一分子,这里的人民、这里的政府无不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全力以赴拼搏,为祖国的政治、生态、民生、环保等各个领域做出贡献。

    紧跟时代步伐,紧跟党的脚步,以红船精神为引领,做好政治、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建设,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锐意创新抓改革,政府各部门人员敢闯敢干、勇于冒尖,转快政治改革的轮子,拧紧创新发展的绳子,努力当好改革的探路先锋,以滨海开发带动战略为引领,着力打造国内特色临港产业新高地、长三角国际化现代新港口、环杭州湾和谐生态新港城。

    “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比学赶超抓发展,跳出嘉兴、站在全省、放眼长三角,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拼搏劲头,争先进位、科学赶超,敢与强者比肩、敢向高处攀登,无论是稳定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还是环境污染防治、维护社会稳定,港区都“把责任扛在肩上”,“把困难踩在脚下”,统筹兼顾抓发展。如今港区改革发展稳定前行,着力打造对接上海的“桥头堡”。

       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以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以人民群众的“表情包”当作自己的“晴雨表”,密切联系群众、真心服务群众。港区各级领导干部都把下基层作为一种习惯,放下架子、迈开步子、走出院子、扑下身子,凡是群众的呼声认真倾听,凡是群众的诉求严肃对待,带领群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在富民、惠民、安民上用劲发力。如今港区人民生活水平节节攀登,脸上喜乐开花。

    嘉兴港区以奋斗的姿态,从一个贫瘠的,被倭寇侵略的小地方,发展成如今重要港口。靠的正是国家正确的领导、全港区干部职工、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如今嘉兴港区已经建成了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嘉兴(乍浦)港、临港现代装备·航空航天产业园、国家级综合保税区、国家级综合保税区、省级综合物流园、杭州湾新经济园、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这些板块正以高速度发展的姿态拥抱祖国的未来。

    作为嘉兴港区的一分子,作为祖国十几亿子女之一,我也会更加努力,为祖国的未来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一定在工作岗位上争先创优、努力拼搏、砥砺奋进,不断地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自己职业素养,勇于作为,将自己的梦想与祖国的发展相连,为祖国的繁荣昌盛添砖加瓦,同港区共筑中国梦!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