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美丽港区 > 乡贤专栏
葛昌纯:为中国“两弹一星”作贡献
发布日期:2019-03-19 16:16 信息来源: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葛昌纯,中共党员,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从事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制备及评价,先进陶瓷,粉末冶金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新工艺,烧结理论),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合成及基础研究。

葛昌纯,1934年3月6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平湖乍浦镇。

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1952 年在唐山交通大学毕业;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0年,赫鲁晓夫单方撕毁中苏协议,断绝供应用于气体扩散法生产浓缩铀235的核心元件——分离膜,中国浓缩铀的工业化生产将被推迟。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60年4月向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下达“乙种分离膜研制和生产”的紧急任务。

葛昌纯由于科研需要学习并精通英文、俄文德文、法文和日文几国语言。

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科研队伍不舍昼夜,刻苦奋战在分离膜研制第一线。聂荣臻元帅亲自到实验室,跟这些满脸满手都是漆黑的同志握手问候,调查研制情况。

1966年国庆,葛昌纯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1952~1984年,在冶金部钢铁冶金总院先后在冶金室、压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担任专题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在Max-Planck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获Dresden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0年,乙种分离膜项目得到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乙种分离膜生产安全运行20年后,国家科委批准“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为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葛昌纯是28位发明人中的第一发明人,在九项发明权限中他对其中六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1988年,被人事部评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0年,葛昌纯在北京钢铁学院(后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葛昌纯院士在工作中教研室建起了一间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研究室很快就作出了成绩,开发出的ST新型陶瓷刀片实现了产业化,被国家科委评为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评定“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7~2000年提出、论证和指导完成了“863”课题“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过验收。“以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陶瓷”获得发明专利(87101293.6 )。1985年创办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后创建起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和北京科技大学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主要发表论文164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ISTP收录11篇,被CSCD收录8篇,被EI收录19篇。专著一部。

200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昌纯自1952年以来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他在浓缩铀235复合分离膜,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1985年一等国家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第一发明人,是制造原子弹、 氢弹、核潜艇的关键材料-浓缩U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葛昌纯在研制成功一系列纳米粉末和纳米材料、在中国国内首次研制和生产成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次还原铁粉和在天津、武钢建立起现代化还原铁粉基地、在中国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全密度、无偏析、使用寿命为熔炼高速钢3-7倍的粉冶T15,开拓了中国制造全密度、高性能粉冶合金钢的先进技术并在钢铁研究总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粉末高速钢中试基地、在北京特钢厂和北京科技大学分别建立起中国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热等静压机和第一台双2000(2000°C ,2000atm)热等静压机、和韩凤麟合著出版中国第一本30万字书《钢铁粉末生产》、在液相烧结机制的研究中、在用羰基法从镍冰铜提取镍代替电解法节电94%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关闭
打印
当前位置 : 首页 > 
> 美丽港区 > 乡贤专栏

葛昌纯:为中国“两弹一星”作贡献

发布日期: 2019-03-19 16:16:35

信息来源: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葛昌纯,中共党员,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从事功能梯度材料设计,制备及评价,先进陶瓷,粉末冶金材料(包括纳米材料),新工艺,烧结理论),自蔓延高温合成,反应合成及基础研究。

葛昌纯,1934年3月6日出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平湖乍浦镇。

1949年考入唐山交通大学(今西南交通大学 1952 年在唐山交通大学毕业;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60年,赫鲁晓夫单方撕毁中苏协议,断绝供应用于气体扩散法生产浓缩铀235的核心元件——分离膜,中国浓缩铀的工业化生产将被推迟。在此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于1960年4月向冶金部钢铁研究总院下达“乙种分离膜研制和生产”的紧急任务。

葛昌纯由于科研需要学习并精通英文、俄文德文、法文和日文几国语言。

在他的带领下,一支平均年龄不到25岁的科研队伍不舍昼夜,刻苦奋战在分离膜研制第一线。聂荣臻元帅亲自到实验室,跟这些满脸满手都是漆黑的同志握手问候,调查研制情况。

1966年国庆,葛昌纯作为对社会主义建设有重要贡献的科技工作者,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观礼。

1952~1984年,在冶金部钢铁冶金总院先后在冶金室、压力加工室、粉末冶金室担任专题负责人、高级工程师、研究室副主任。

1980年10月~1983年4 月,作为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在Max-Planck材料科学研究所和柏林工大非金属材料研究所从事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研究,获Dresden技术大学工学博士学位。

1980年,乙种分离膜项目得到了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5年起,在北京科技大学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5年,乙种分离膜生产安全运行20年后,国家科委批准“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为国家发明奖一等奖。葛昌纯是28位发明人中的第一发明人,在九项发明权限中他对其中六项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

1988年,被人事部评定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1990年,葛昌纯在北京钢铁学院(后改名为北京科技大学)粉末冶金葛昌纯院士在工作中教研室建起了一间条件简陋的实验室,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研究室很快就作出了成绩,开发出的ST新型陶瓷刀片实现了产业化,被国家科委评为1990年度国家级新产品。

1990年,被国家教委和国家科委评定“全国高校先进科技工作者”。

1997~2000年提出、论证和指导完成了“863”课题“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已通过验收。“以氮化物做烧结助剂的氮化硅陶瓷”获得发明专利(87101293.6 )。1985年创办特种陶瓷粉末冶金研究室,和其他教授先后创建起中国第一个粉末冶金博士点和北京科技大学非金属材料博士点。在国内外各类核心刊物上主要发表论文164篇,其中被SCI收录15篇,被ISTP收录11篇,被CSCD收录8篇,被EI收录19篇。专著一部。

2001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葛昌纯自1952年以来长期在第一线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他在浓缩铀235复合分离膜,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方面做出了重大的创造性贡献。1985年一等国家发明奖“乙种分离膜的制造技术”第一发明人,是制造原子弹、 氢弹、核潜艇的关键材料-浓缩U235用复合分离膜的主要奠基人,为中国“两弹一星”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葛昌纯在研制成功一系列纳米粉末和纳米材料、在中国国内首次研制和生产成功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二次还原铁粉和在天津、武钢建立起现代化还原铁粉基地、在中国国内首先研制成功全密度、无偏析、使用寿命为熔炼高速钢3-7倍的粉冶T15,开拓了中国制造全密度、高性能粉冶合金钢的先进技术并在钢铁研究总院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粉末高速钢中试基地、在北京特钢厂和北京科技大学分别建立起中国第一台预应力钢丝缠绕热等静压机和第一台双2000(2000°C ,2000atm)热等静压机、和韩凤麟合著出版中国第一本30万字书《钢铁粉末生产》、在液相烧结机制的研究中、在用羰基法从镍冰铜提取镍代替电解法节电94%的研究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