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国情怀民族大义
乍浦望族邹氏自三世邹维垣“治家重教、诗礼传家”开始,后世几代人胸怀“男儿当自强,保国卫家乡”的乡国情怀,牢记“见义勇援手、齐家国治平”的家训,居安思危,为后人树立了榜样。
邹氏六世的邹晓听,自幼爱习武,他在鸦片战争中亲历乍浦保卫战,目睹了乍浦遭英夷入侵的惨烈场景,看到了冷兵器不敌热兵器、远距对抗优于近身自卫的现实,于是精练射击,常在自己五进深宅院中点上一支香,隔院暗中练习射击,竟能把香火一击而中。他不但以勇武著称于乡里,而且“拳不离手,枪不离身”,一旦用时,勇武惊人。太平天国时,乍浦沿海大塘烽火连天,富商结伴乘船避难,一时间乍浦内河里百余船只前后相接,当地土匪趁机袭击,众人苦于无力抵抗。关键时刻,邹晓听手持火枪挺身而出,土匪们见是邹晓听兀立船头并举枪射击石桥栏板,便吓得一哄而散。正是在邹晓听的掩护下,难民紧跟着船队驶过危险区进入上海租界区,众人也纷纷叩谢邹氏义举。
邹氏七世的邹宏宾也是一位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人。邹氏主要家业一度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邹宏宾在难于筹集出国留学经费的情况下,以学力人品符合省办官费留学日本的资格而一举高中。在日本早稻田大学,他经七年攻读获博物学硕士学位,成为乍浦邹氏第一位官费留学取得现代高学历的科学人才。在日本留学期间,他还结识了孙中山,陈英士,并加入了同盟会。回国后在杭州创办了浙江省最早的师资养成所(师范学校前身)。在袁世凯阴谋称帝时,邹宏宾曾伴同陈英士、陈仲权参加倒袁斗争。抗日战争时期,邹宏宾在国民党中央资源委员会协助西撤,客死贵州。邹宏宾夫人陈氏,夫唱妇随,也参与了同盟会领导的辛亥革命。当陈英士在上海发动北伐讨袁时,邹宏宾夫人陈瑛伴同哥哥陈仲权秘密筹购并运送武器弹药,堪称巾帼英雄。在那个女性封闭在家的年代,实属难得,郎才女烈,平湖仅此一对。
抗日战争时期,乍浦邹氏祖产再次遭受劫难,家园夷为平地,乍浦邹氏一族大都被迫离开乍浦,向上海、苏州、杭州等地迁移。邹氏八世的邹修焘为复兴家业,挟余资赴上海创办了扬子航业公司,开设轮船货运航班,通达天津、秦皇岛、宜昌、汉口等口岸,一度业务发达,但不久就遭日本商人联合六国大公司打压,公司最后破产。国仇家恨,邹修焘、邹身圭、邹元耀等四人先后弃文从戎,弃商从军,加入抗日行列。邹身圭停学从军,参加了远征军。邹元耀弱冠从军,转战鄂中。邹修焘弃商从军后,任国民革命军暂编32师别动营副营长,他于1941年与浙江省嘉兴专署情报室相合作,并受到乍浦民众和爱国人士的支持,于4月2日发动了一次夜袭乍浦日军巢穴“海滨俱乐部”的战斗,全歼日军官兵56人,缴获大批枪弹。冲锋的脚步声和阵阵枪声,大约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清点敌军尸体,正好是56具。32师北撤后,邹修焘留在游击区改任文职宣传工作,编辑《平湖日报》,编审“战时情报”,坚持到抗战结束,后回嘉兴师范学校任教。
邹氏一族在抗日救国中的功绩已载入史册。2015年9月,在浙江省举行的抗战将士公祭仪式上,邹氏一族的邹修焘、邹元耀、邹身圭三位抗日战士的骨灰移葬浙江抗日将士陵园。
族中旗手 两代院士
乍浦望族邹氏三百年十一代传人,祖祖辈辈以“厚德载物”理念立身行事,使邹氏后代人才辈出。新中国建立后,更是涌现了一批教授、博导、研究员、厅级干部、作家、翻译、医师等为国家作出卓越贡献的优秀人才。而最让乍浦邹氏一族自豪的是,有两位院士成为族中的领军人物,一位是邹氏八世的邹元燨,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为我国冶金物理化学活度理论研究的先驱;另一位是邹氏九世的邹竞,她是我国著名的感光材料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一门两代院士,在新中国并不多见。
邹元爔1915年10月6日出生在乍浦,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文化及爱国主义教育。1929年就读于浙江省立高级中学,1933年获上海吴蕴初奖学金,并考入浙江大学化工系,1937年毕业后到南京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冶金室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从南京内迁,先在长沙精铜炼厂任职,1939年到重庆炼铜厂任助理工程师,1942年到昆明云南钢铁厂任工程师。同年,他以全国统考第一名的成绩获林森奖学金,取得官费留学机会,次年入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读研究生,并于1947年2月获冶金学科科学博士学位,成为该校该届唯一获得博士学位的学生,深受师长称道。1947年6月,邹元爔从美国回到祖国,在资源委员会南京钢铁事业管理委员会任工程师。不久,应浙江大学竺可桢校长之邀到浙大化工系任教授,以渊博的学识和循循善诱的教学态度,深受大家的尊敬。全国解放不久,他接到由朱德总司令署名的聘书,受聘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顾问”。1952年2月,他抱着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雄心壮志,从教育岗位转向国防科研第一线,在上海冶金陶瓷研究所的中国科学院工学实验馆任研究员和室主任。从此,他以满腔热忱投身到发展祖国化学冶金和半导体材料的事业之中。后在包头指导炼钢过程中,发现有“镓”等稀有金属副产品,便开始研究“砷化镓”,也由此被尊称为“中国稀土研究及其经济开发的始祖”。最后其“EL2缺陷”研究模型被国际冶金物理化学界命名为“邹氏模型”,这在科学界视为最高荣誉之一。在全国第一次稀土研究会议召开时,他被请上主席台,坐在旁边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方毅向其转达了邓小平关于“中东有石油而富足,中国产稀土有希望”的指示,并代表国务院向他表示谢意。1980年3月,邹元爔加入中国共产党。1981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系统的优秀共产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研究员、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他还当选过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五届、第六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委材料科学学科组成员,中国金属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电子学会理事,中国化学学会理事和上海市金属学会副理事长等职。
邹元爔在几十年科学研究生涯中,勤奋耕耘,其发明创造先后获得国家级大奖七项,并在不同阶段为我国化学冶金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发展和科技政策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为促进和推动这些领域的学术发展作出了贡献。他生前写下了170多篇学术论文,有《邹元爔科学论文集》。他的科学研究成就,从上世纪50年代的球墨铸铁到80年代砷化镓“邹氏模型”,其间成果累累,都是他几十年辛勤耕耘的结晶。
邹氏九世的邹竞,是我国著名的感光材料专家,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邹竞从小就像她堂叔、中国科学院院士邹元爔那样好学,也同样成绩优秀。1954年她参加高考,被录取为留苏预备生。同年专修俄语后赴苏留学,1960年,邹竞毕业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电影工程学院,获工艺工程师职称。留学五载后回国,邹竞面临多种选择。但她以国家召唤为先,以专业急需为本,毅然去了生活条件艰苦的北方古城保定,到刚组建的特种感光材料研究室从事军工胶片的研究。在50余年的科研生涯中,邹竞在感光材料研究和新产品开发方面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上世纪60年代,她率领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当时国防军工急需的特种红外军工胶片,率先填补了这一国内空白,满足了当时国防军工的需要。从上个世纪70年代起,她开始从事彩色电影负片和民用彩色胶卷的研制。“六五”、“七五”、“八五”期间,邹竞和她的科研团队以平均三年更新一代的速度,先后主持开发了三代乐凯彩卷,从而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德国、日本之后第四个能自行研制、生产彩色胶卷的国家,也使乐凯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骄傲。1994年邹竞成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在她年少时曾就读的江苏省苏州中学校园的“院士廊”里,30多位院士的照片中,邹竞的照片是唯一的彩照,那是她特意用自己研制成功的乐凯彩色胶卷拍摄的。
邹竞在我国感光材料上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她曾任中国乐凯胶片公司研究院首席专家、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河北省科协副主席。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各一项,化工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二项,获1996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全国化工“有重大贡献的优秀专家”称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还获得过“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乍浦邹氏一门叔侄两代院士,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也确实堪称为乍浦邹氏望族最有成就的族中旗手。
书香门第 五代诗人
乍浦邹氏从四世的邹思九起,倡导吟诗、著书,邹思九曾收辑先人诗文遗篇,刊成《薇园诗草》,后又助其弟辑成诗集《香坡剩草》。兄弟俩成为乍浦邹氏第一代诗人,为诗文家风传承树立了榜样。
邹氏五世的邹璟好学不倦,对诗书尤为钟情。不但以一人之力完成了《乍浦备志》36卷的编修,而且还为后人留下了《南园杂识》、《乍浦竹枝词》等诗稿。
邹氏七世的邹宏宾被称之为“诗酒棋三绝”,抗战时期在中央资源委员会工作时,业余建起了贵阳诗社,陆续写了不少富有激情的爱国诗篇。1936年,凇沪抗战前夕,邹宏宾泛舟嘉兴南湖,凭吊辛亥革命烈士陈仲权,作诗20首,其中三首如下——
故人墓上立多时,头白重来亦自悲。回溯同游经过事,眼枯无泪合题诗。
武昌城上义旗飘,万众欢腾复汉朝。一笑从戎收拾去,秣陵金粉浙江潮。邹宏宾的另一首《满江红·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处歌》,更在字里行间表达了“男儿当自强”、“精忠报国”的拳拳之心—— 沧海横流,正男子,精忠报国。试争此,存亡一发,茫茫禹域。垓下鼓旗韩信阵,关中仓库萧何策。算戎机、得失属舟车,催程急。星电也,传消息。刀旌也,壮行色。向前驱接济,誓拼心力。汉节持归箕子地,羿弓射落扶桑日。尽吾曹、美酒佐铙歌,葡萄碧。
“诗酒棋三绝”的邹宏宾不但成为邹氏一族中的第三代诗人,而且培养了邹元爔、邹元煇这两个出色的儿子。特别是邹元爔,不但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而且业余也爱好写诗,积有诗词四百余首,成为邹氏一族的第四代诗人。
乍浦邹氏的第五代诗人,是邹氏八世的邹身坊。现居上海的邹身坊继承了先祖吟诗作词的传统,他的诗作题材广泛,有不少发表于《当代诗词》、《新民晚报》、《中华诗人年鉴》、《上海诗人》等。上个世纪50年代,邹身坊闻知乍浦书院魁星阁两棵百年银杏遭伐作售肉之砧板,当即作《乍浦魁星阁两银杏遭伐》一首,诗中写道——
古木参天抱几围,珍稀文物作砧摧。百年战乱犹无恙,盛世康安却降灾。根在官权成一统,令行法理不分裁。还祈慎用朱批笔,无复错冤平反哀。他以殷殷之言表达了对故乡文物遭损失的痛惜。邹身坊不但诗词作得好,而且还擅长撰对联,他所撰写的对联多作友人书斋及禅寺之用。2015年11月,邹身坊先生受邀到“当湖书院”和乍浦高级中学作讲座。在“当湖书院”,邹身坊讲解了家风传承、诗词格律、诗文韵致等知识。回沪不久,邹先生寄来一首《卜算子·回故乡》——昨夜梦家园,清早驰车走。水土育人慈母情,听个乡音够。海是铁沙滩,岭接青峰九。风物依稀底处寻,大港东方秀。
邹身坊先生不但自己吟诗作词,而且还完整地保存着邹氏一族祖先几代诗人的文稿,这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史学专家 博学多才
乍浦邹氏一族三百年来,代代有英才。邹氏第九代的邹身城先生,今年已九十高龄,他博学多才,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史学专家。
邹身城1927年出生于乍浦,4岁就进入母亲方蔚云任校长的九峰小学读书。抗战爆发后,乍浦沦陷,学校停课,邹身城脱离沦陷区进入抗战区战时中学。在作为“流亡学生”的这段艰难的求学路上,邹身城始终没有放弃求学的念头。抗战胜利后,考入复旦教授陈高傭主办的新闻系研究生班。新中国诞生初期,知识分子奇缺,邹身城在经过浙江省干校短期培训后调入浙江省政府机关,先主持全省高初中政治课教学大纲的编纂,后主持全省十四所中等医药专业学校的调整整顿工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初创时,他担任历史学书籍出版的主要编辑。他曾任浙江省文教厅中等学校政治教育研究会主任,省卫生厅中等医学教育组组长,浙江大学、重庆师院、杭州师院的兼职教,杭州市CIS学会创始人兼历史学会副会长,城市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理事,浙江省太平天国史研究会秘书长,《平湖县志》编委会顾问。无论做什么工作,无论在哪个岗位上,无论是本职还是兼职,他始终牢记“诗书传家”的祖训并努力将之发扬光大。其主要著作有《天国史事释论》、《太平天国史事拾零》、《中国革命史新编》、《地方志和方志学》、《杭州城市发展史》、《金砖四城》、《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等40余种。参加编纂撰写的大型丛书和工具书有《中国城市史丛书》、《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丛书》、《中国历史人物评传丛书》及《二十四史选注》、《中国历史文选》、《太平天国史大辞典》等。他的《两浙第一世家吴越钱氏》曾引起了中央纪委相关部门的关注。2015年,中央纪委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刊发他由《钱氏家训》引发而撰写的专稿,其中写道——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中华传统美德。家为国之细胞、社会之基础,家齐利于国治。历来流传许多著名的家训,用为齐家的准则,《钱氏家训》即为影响最著之一。其中诸多训言,如“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利在一时固谋也,利在万世者更谋之”等,至今受人广泛传诵。其实《钱氏家训》不但一两名言颇有新意,通篇训词都显示励人向上向善。如教导为人有:“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洁”,“信交朋友,惠普相邻,恤寡矜孤,敬老周急,排难解纷”;教导持家有:“欲造优美之家庭,须立良好之规则。勤俭为本,自必丰亨,忠厚传家,乃能长久”;教导兴国有:“大智兴邦不过集众思,大愚误国只为好自用……务本节用则国富,进贤使能则国强,兴学育才则国盛,交邻有道则国安”。经倡议,临安市巳决定把《钱氏家训》纳入义务教育的必修课程,引入校园文化。《钱氏家训》重在实践,钱氏后裔昌盛,繁衍达40余万,人才辈出,可谓家风清正国风廉明之明证。
邹身城还参与视频节目《一代钱王千年古训》的编制,从2015年9月14日起,挂上“中纪委监察部网站·传统家规”栏目之头条,至今还有极大的点击量。在完成对吴越钱氏家族文化之研究后,他已开始对自己家族历史文化的研究。
尽管博学多才的邹身城先生以史学名闻遐迩,但他始终以座右铭提醒自己,那就是——
心旷莫为利名牵,物外觇观淡如烟;土净空明晴方好,和谐共盼普天安。
新生代起复兴有望
邹氏一族第九代的人才其实不少,像邹竞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例子。但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人又大半被湮没在历次的政治运动之中。
第十代的邹氏一族则大都在20多岁时欣逢改革开放,渐渐地,就都各领风骚,乃至大展宏图。笔者在采访邹身城先生时,他拿出一张他儿女的名单和业绩,确是赫然可观。长子邹小平,上世纪80年代下海经商,自创企业,主营外贸,不久又涉足内贸,多元进行,兴旺期同时开设几家企业,分布于几座城市。现将退休,便扶植已获国际贸易硕士学位的女儿邹倩汸接班。同时腾出精力兼任教职,任浙江大学物流研究生班“外聘教授”,并有著作《物流学》出版。其妻刘伟文为史学博士,曾去日本作访问学者两年,回国任教于浙江大学,同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是浙江省政协委员、省台盟副主席和省台联副理事长,曾多次率团访问台湾作学术交流。次女邹小芸在名企娃哈哈负责财务,为早期“娃哈哈创业员工”之一,长期任财务科长,后出任娃哈哈洛阳分公司财务主管;其夫章维明毕业于浙江大学机械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机械设计。幼子邹小芃,获浙江大学金融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任浙大经济学院证券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还长期兼任党组织负责人。出版专著5本,发表论文上百篇,2010年获杭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第十七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硕果累累,颇有父风。邹身城先生还不无欣慰地告诉笔者,除了这三个儿女,他的三个孙辈,也正呈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趋势。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在乍浦邹氏一族的第八代中,邹修麃人称菩萨心肠,待亲人亲,待族人好,待友邻善,待客户和,他的待人接物,言传身教,深刻地影响到子孙后辈,使他们从小在心灵里植入温良的因子,长大后举止行为一个个都温文尔雅,心地善良。难怪邹身城先生在与笔者谈论族人时,最推崇邹修麃,多次重复赞美道:“四叔修麃的景行,高不可及,自叹不如,他是家教的成功典范,接触邹竞姐妹和明娥她们,就会感受到四叔的影响力还保留在她们身上。”
邹竞是邹修麃的次女,早已为人们所熟知。其夫谢宜凤留学苏联,曾任苏联援建156工程之一的重点企业的领导职务及总工程师,夫妻两专家,并肩搞科研。明娥的母亲邹珏是邹修麃的长女。她毕生从事财务工作,曾任中国外文局财务处长;丈夫于湘琴,曾任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央文化部干部学院分部主任。他们的长女明芳,办事干练,处事清廉,由国家烟草专卖局调任为国企司局级高管。她对邹氏家族族人在上海松江泰晤士别墅区“重圆”,出了很大的力,从约定地点、布置会场、设宴招待、主持会议、接待各地来客等许多繁杂事务,全部由她一人承办,把家族聚会办得热情洋溢。到会的有些族人之间素未谋面,而聚会时相见亲如一家,其中明芳功不可没。为了办好这次盛会,她把丈夫和读研的女儿全动员起来。平时有族人到京访晤,她一概热情接待。她还曾远道访谒堂舅邹身城老先生,虚心倾听有关邹氏家史和家训,并表态作为公务人员一定要身体力行,守党纪、守国法、遵守家规。一席交谈,给老人留下强烈的印象,邹身城曾不无快慰地告诉笔者:邹氏后裔有望一代强似一代。
明娥比明芳仅小一岁,彼此是亲姐妹,性格比较内向,也自然才华内藏,她曾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首席编辑,如今退而不休,业余擅长写作散文,精选部分作品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散文集《风过西窗》,是一位有造诣的散文作者。邹身城与她一见如故,请她抽空主持撰写家史;她再三谦让后最后同意为家族担当这份繁杂的义务。她还邀请表妹小红任助手。两人任劳任怨,敢于担当。小红的专业是英文翻译,父母便是著名科学家邹竞、谢宜凤。
收集家世资料是辛苦的,但每每有收获,又足够喜悦。如邹氏一族的九世还有邹旭初,曾任上海重点中学高级数学老师兼毕业班班主任,培养出不少优秀学生考入名牌大学。后因患严重高血压而提前退休,在家指导儿女,不久儿子邹维明留学日本考取大阪大学,毕业后赴美国考取国际注册会计师。邹维明曾回国向国家财政部捐献财务软件,受到褒扬。他又培养并资助女儿邹菡平及丈夫同去澳大利亚留学,后双双获得建筑设计硕士学位,现回国任高级设计师。
邹身城的另一堂弟邹爱民,南京大学化工系毕业,进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工作,得到邹元爔院士多方指导,曾有研究成果获科学院大奖,以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退休。
邹身城还有堂弟邹重基、堂妹邹黛丽,都留学美国。邹重基获物理学博士学位,邹黛丽获硕士学位,现都定居于美国。他们的子女均受良好教育。邹元煇之子邹大卫定居韩国经商。邹念劬后裔有五人定居美国。邹竞外孙女丹阳留学加拿大,学成后即归国,决心以所学科技报效祖国。
邹氏人才如同后浪推前浪,其奥秘何在?值得探讨。为此笔者先后两次赴杭向邹老先生讨教根由。
邹身城先生告诉笔者,邹氏家族特色之一,在于女性成才率高。首先由于乍浦邹氏创业的真正源头出自女性——见山之母邹阿宝太婆。她不但怀有一身技艺,且由她首创雇工办作坊,为邹见山、邹见海的一再扩建“邹氏追远绸布庄”奠定基业。而在那个时代,这种雇工办作坊的经营模式,于乍浦古镇还属创举,具有资本主义萌芽色彩。正是这位女性创业者手把手教会见山学技术学经营,才引导追远堂后人走上创业为人的正道。因而,邹氏举族崇敬阿宝太婆,是她孕育了尊重女性当家主内的传统并形成了家教的轴心。此后,邹氏一族曾连续涌现出大批女性强人,诸如邹宏宾夫人陈瑛,成为邹氏门中第一位女革命家和家教的成功典范,育成邹元爔、邹元煇和邹元燿。邹修焘夫人方蔚云为邹氏门中第一位正式由嘉兴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任乍浦九峰小学(女校)的女校长,邹身圭、邹身城、邹身坊、邹身尧、邹如璟、邹如玉都直接受到她的传教与授业。邹元爔夫人廖增瑾为新中国初建时正规毕业于财经大学的邹氏门中最早女性高级会计师。也由此可见,娶媳妇时注重文化素养,对于女儿也给予与男子同样优良的教育。于是,邹竞成为邹氏门中第一位荣誉最多的女科学家、教授、博导;邹身城夫人成琦为邹氏第一位女性科普作家;邹珏和邹身尧为邹氏较早的财务专家;邹珏之女明芳为邹氏门下第一位女性司局长;明娥为邹氏门下第一位女性散文家;邹小平妻子刘伟文为邹氏门下第一位女博士并紧接产业创办职业学院的女院长;邹身坊之女邹为君为邹氏第一位代表中国上海出席国际护理学会用外语演讲的获奖者;邹小芃之妻侯希玲从省委党校本科毕业后下海经商成大企业女总经理;邹旭初之女邹菡平从澳大利亚归国评上女性高级建筑设计师……她们都是邹氏的女俊杰。人言“妇女能顶半边天”,邹氏家族在这方面确已兑现。女性强势成为家教主力,利于家风建设,因而形成人才辈出的邹氏独特风貌。
德育传家根基牢固
在对邹身城先生的访谈中,他曾告诉笔者:“古语都说,富不过三代,道德传家可逾十代。但我们乍浦邹氏一族经历三百余年,至今已传十一代,虽伴随时势不同,处境生变,身份递迁,但我们邹氏作为诗礼传家留下的种子活得很尊严,很清白,代代有代表人物。回顾一代代的人物,有富有贵而不淫,有贫有贱而不移,有威有武而不屈,竞争中不畏怯,始终竭尽所能争当志者、强者。这可能是我们乍浦邹氏世家有别于一般名门望族的差异之处吧?”
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而家风清正,自然有利于社会和谐。正由于乍浦邹氏传承“崇礼重学”这一教人上进的家训家规,父慈子孝,夫善妻贤,兄弟和睦,潜移默化地延续了一代又一代。(平湖报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