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 要闻动态 > 港区动态
嘉兴港区这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发布日期:2022-11-16 11:22 信息来源:宣传统战群团部 浏览次数:

1111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现场会在湖州南浔召开。会议期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港区分局代表港区以绿色发展生态共富打造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园区为主题做典型发言。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的重要论述,嘉兴港区聚焦绿色发展、生态共富,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路子。五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59%,万元GDP排放量下降了68%,环境信访数下降了71%。与之相对应,空气优良率从80.5%提升至92%GDP160.8亿元提升至209亿元,生态公众满意度从55.99分提升至86.75分,呈现“三降三升”的良好局面,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绿色化工园区”。

 

  近年来,港区以双链融合强化源头防控,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减污降碳的治本之策,在化工产业链上叠加氢能产业链,推动“一化独大”转向“双链融合”。一方面,坚持产业循环化、资源集约化、排放清洁化,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自2017年以来累计环保投入43.5亿元,提升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治理水平,年约节煤25万吨、节水384万吨、减碳154.9万吨;全区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所有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园区列入清洁生产国家试点。另一方面,抓好平台建设、研发应用、示范推广,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区内企业积极推进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副产氢气达到2.2万吨/年,重塑科技、挪威优沐、美锦国鸿等17家头部企业落户氢能产业园,实施全产业链布局。在工业、交通领域示范推进用能替代,恒优化纤利用副产氢供热,年替代天然气3800万立方米,减碳7.51万吨;在嘉兴市启动首条城际氢能公交线路、在嘉兴港投运氢能重卡替代柴油重卡。以三废共治优化协同路径,把环境要素协同治理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推动水、气、固“上下游协同、全要素共治”。

一是废水协同治理

通过工业污水厂扩容提升绿色低碳项目,创新应用“硫代碳反硝化”技术,以含硫废水替代碳源,实现了为上下游企业节约处理成本、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

二是废气综合利用

三江嘉化集团联合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团队,拟建设40万吨/年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园区近10%的碳排放量,配套环氧乙烷制取碳酸酯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算通了协同增效的经济账。

三是危废减量处置

惠禾源环境在全国率先投产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创新应用“飞灰水洗+高温熔融”技术,制成水淬玻璃体应用于混凝土、保温材料,年综合利用危废15.9万吨,打通了无废城市“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港区把治理体系协同创新作为减污降碳的有力保障,形成多方合力、系统推进的乘数效应。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

形成“一把手”主抓主推、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污降碳责任体系,以数字赋能推动环保治理精细化,投资6000万元打造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平台,在全国首创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创建。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

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全国首个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报告,设立绿色发展指数,编制园区“双碳”实施路径专项报告,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探索环评碳排放全覆盖,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双碳认证”。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

聘请40多位国内顶级院士专家担任创新研究院顾问,高规格举办“双碳”论坛、氢能论坛,深化与清华大学、省环科院等合作,成立企业研发机构,推动减污降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落地。

四是深化公众参与

创新组建“民间闻臭师”志愿队伍,实现群企零距离沟通,彻底扭转“谈化色变”的局面,被人民日报称为“珍贵的探索”,获评全省“最美环保人”,成为港区环境信访大幅下降的关键一招。

下一步,港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打造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园区标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共富!


关闭
打印
当前位置 : 首页 > 
> 要闻动态 > 港区动态

嘉兴港区这项工作在全省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发布日期: 2022-11-16 11:22:00

信息来源:宣传统战群团部

浏览次数:

1111日,全省生态环境系统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现场会在湖州南浔召开。会议期间,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港区分局代表港区以绿色发展生态共富打造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标杆园区为主题做典型发言。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要把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总抓手”的重要论述,嘉兴港区聚焦绿色发展、生态共富,积极探索化工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新路子。五年来,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了59%,万元GDP排放量下降了68%,环境信访数下降了71%。与之相对应,空气优良率从80.5%提升至92%GDP160.8亿元提升至209亿元,生态公众满意度从55.99分提升至86.75分,呈现“三降三升”的良好局面,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全国首批“绿色化工园区”。

 

  近年来,港区以双链融合强化源头防控,把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作为减污降碳的治本之策,在化工产业链上叠加氢能产业链,推动“一化独大”转向“双链融合”。一方面,坚持产业循环化、资源集约化、排放清洁化,推动化工产业提档升级。自2017年以来累计环保投入43.5亿元,提升资源集约利用和环境治理水平,年约节煤25万吨、节水384万吨、减碳154.9万吨;全区燃煤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所有燃气锅炉完成低氮改造,园区列入清洁生产国家试点。另一方面,抓好平台建设、研发应用、示范推广,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加快清洁能源替代。区内企业积极推进氢气综合利用项目,副产氢气达到2.2万吨/年,重塑科技、挪威优沐、美锦国鸿等17家头部企业落户氢能产业园,实施全产业链布局。在工业、交通领域示范推进用能替代,恒优化纤利用副产氢供热,年替代天然气3800万立方米,减碳7.51万吨;在嘉兴市启动首条城际氢能公交线路、在嘉兴港投运氢能重卡替代柴油重卡。以三废共治优化协同路径,把环境要素协同治理作为减污降碳的重要路径,推动水、气、固“上下游协同、全要素共治”。

一是废水协同治理

通过工业污水厂扩容提升绿色低碳项目,创新应用“硫代碳反硝化”技术,以含硫废水替代碳源,实现了为上下游企业节约处理成本、污染物减排和碳减排。

二是废气综合利用

三江嘉化集团联合清华大学费维扬院士团队,拟建设40万吨/年碳捕集综合利用项目,利用园区近10%的碳排放量,配套环氧乙烷制取碳酸酯生产锂电池电解液,算通了协同增效的经济账。

三是危废减量处置

惠禾源环境在全国率先投产垃圾焚烧飞灰综合利用处置项目,创新应用“飞灰水洗+高温熔融”技术,制成水淬玻璃体应用于混凝土、保温材料,年综合利用危废15.9万吨,打通了无废城市“最后一公里”。

 

  近年来,港区把治理体系协同创新作为减污降碳的有力保障,形成多方合力、系统推进的乘数效应。

一是推动机制创新

形成“一把手”主抓主推、各部门齐抓共管、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减污降碳责任体系,以数字赋能推动环保治理精细化,投资6000万元打造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平台,在全国首创无异味企业、无异味园区创建。

二是坚持政策引领

联合清华大学发布全国首个化工园区绿色发展报告,设立绿色发展指数,编制园区“双碳”实施路径专项报告,引导产业绿色转型。探索环评碳排放全覆盖,倒逼企业低碳转型。建立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双碳认证”。

三是强化技术支撑

聘请40多位国内顶级院士专家担任创新研究院顾问,高规格举办“双碳”论坛、氢能论坛,深化与清华大学、省环科院等合作,成立企业研发机构,推动减污降碳技术创新与示范项目落地。

四是深化公众参与

创新组建“民间闻臭师”志愿队伍,实现群企零距离沟通,彻底扭转“谈化色变”的局面,被人民日报称为“珍贵的探索”,获评全省“最美环保人”,成为港区环境信访大幅下降的关键一招。

下一步,港区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精神,打造全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园区标杆,持续推动绿色发展、生态共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