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信息公开 > 计划总结
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党工委管委会2023年度工作计划
发布日期:2023-05-30 12:50 信息来源:浙江乍浦经济开发区(嘉兴港区)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一、2023年工作主要目标

2023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重要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能快则快,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紧紧围绕加快“三港一城”建设,大力开展重大项目大攻坚、营商环境大优化、民生福祉大改善、新城品质大提升四大专项行动,奋力推进省委三个“一号工程”、市委“四敢争先”实践活动,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坚决守好“红色根脉”,努力在全省建设国家经略海洋实践先行区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全市对标“两个先行”、奋进“两个率先”、打造长三角城市群重要中心城市贡献更多港区力量。

2023年港区主要预期工作目标是:GDP、规上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均增长6.0%,固定资产投资确保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5%,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9亿美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0%,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出口总额增长10%。

二、2023年工作重点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聚焦党建统领,全力打造党建新高地

坚持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大力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深化落实党建联建机制,以高质量党建服务港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1.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加快推进“百千万”工程,确保完成党建示范镇和5个示范村社创建。加快工业社区基层党建示范点建设,形成“2+2+20”示范点创建格局。加快启动党群服务中心搬迁改造工程,进一步加强党建阵地建设。2.持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提神,认真组织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高质量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导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不移做“两个确立”忠诚拥护者、“两个维护”示范引领者。

3.全力打造堪当现代化和经略海洋重任的“闯海先锋”。开展“赋能”行动,举办干部教育系列培训班、实施担当力“双指数”评价、制定机关及下属单位工作人员管理办法,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开展“助苗”行动,健全年轻干部岗位练兵、成长导师结对培养等机制,组织年轻干部压担历练。开展“护航”行动,完善干部管理制度、深化关心关爱举措,推进干部严管厚爱。

4.深入开展“四敢争先”实践活动,全面调动干部群众“敢”和“干”的劲头,充分激发“闯”和“创”的活力,推动“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港区蔚然成风。

5.坚决贯彻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全面加强意识形态的制度建设、阵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6.全面推动宣传工作提标提质提效,加大与中央、省、市各级媒体合作力度,确保全年宣传工作出新出彩。积极攻坚“浙江宣传”公众号等高能级传播平台供稿的数量与质量,力争实现“零”的突破。

7.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三年创优、整体跃升”工程,建成2家以上双强示范企业,推动形成1条两新组织党建示范带。

8.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着力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入推进侨联、民营经济统战工作,扎实推进基层统战工作规范化建设,切实加强统战工作理论创新。

9.持续推进常态化文明创建联席制度,发挥区镇联创、部门联动机制优势。指导推进新一轮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家庭评选和复查工作,统筹创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创建合力,乍浦镇完成省级文明镇创建任务。

10.强化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推动企业引才主体作用和平台聚才效应发挥,常态化开展人才活动,加快港区人才服务“管家”团队项目迭代升级,加速集聚各类人才。

(二)聚焦发展主线,奋力推动经济稳进提质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抢抓后疫情时代发展“窗口期”。坚决扛起全市经济发展主平台的责任和担当,凝心聚力抓发展、心无旁骛谋发展,全力掀起新一轮的发展热潮。

11.多措并举涵养财源,深入挖掘税源潜力,加快培育优质税源,全力做好增收的文章,积极拓展财政收入。

12.高质量推进嘉兴港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聚焦农业精准招商,年度新增招商项目不少于3个,新增运营项目不少于3个,重点推进氢能农业和数智农业工厂项目。

13.优化农业园区整体规划布局,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力争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亿元以上,100亩高端设施大棚开工建设,园区主入口、农田水利设施完成提升改造,美丽乡村形象显著提升。

14.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培育壮大临港装备制造、港航物流、滨海旅游产业,打造杭州湾北岸重要增长极。

15.实施创新能力提升、创新平台提质、创新生态优化三大行动,促进创新链与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实现科技企业“双倍增”,创新载体提效能。深入实施“上市100”专项行动,全年完成新增股份公司2家以上,新增上市公司1家以上,力争新增报辅导公司1家以上。

16.持续加大三江化工、瑞华泰、鸿基石化、蓝箭、美锦等重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力做好省“千项万亿”工程、省“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工程、市“551X”重大项目、省重大产业项目的申报和推进工作。全年新开工、竣工亿元以上项目各10个,以重点项目投资带动扩大有效投资。

17.精心组织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进一步摸清第二、第三产业家底、把脉经济,准确揭示经济社会发展新特征、新趋势。

18.建立项目专项债库,积极争取专项债券、政策性金融工具等,用好政策红利。推进高耗低效企业腾退,力争全年淘汰落后用能5万吨标煤。

19.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区块清零,加快实施沪平盐城际铁路、浙北高等级航道网、未来社区、山湾区块和南湾续建等项目征迁征收,全力保障港区重大项目签约落地。

20.推进海河联运枢纽提升,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深化与宁波舟山港、上海港合作,助推嘉兴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突破300万标箱。

21.进一步深化产业链招商,重点围绕新能源(氢能)产业和非化新材料开展精准招商,加快构建绿色化工新材料和航空航天、氢能产业“1+2”产业格局,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固链。

22.聚焦招大引强,主攻世界500强、著名跨国公司、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和行业“独角兽”企业、超亿美元项目及10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高、经济效益好、带动能力强的优质项目。

23.大力推进综合保税区争先进位和高质量发展,深化与周边自贸区、联动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联动协作,推进跨境电商运营中心建设,2023年进出口额和1210模式跨境电商进口额同比两位数以上增长,复制推广创新政策1-2项。

24.全力推动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扶持培育限上社零企业,深化“五个一批”提升行动,全力扩大消费,进一步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创新消费场景,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

25.全力拓市场、抢订单、稳外贸,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抢抓“RCEP”红利,把握省、市商务包机的便利通道,制定因公出国(境)团组计划,组织一批外贸企业赴境外参展、洽谈、考察等商务活动。

26.全力推动设立嘉兴港入境综合性指定监管场地,进一步提升贸易多元化。持续擦亮综保区“金字招牌”,吸引外贸企业通过“嘉兴港+嘉兴综保区”模式开展进出口贸易,推动口岸与综保区功能叠加、优势互补,切实把得天独厚的“区港”优势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胜势。

27.加快推进跨境电商项目建设并投入营运,推动形成跨境电商、制造加工、酒类食品类等产业,打造区外展示、区内仓储的内外联动跨境商品产业园区。

(三)聚焦转型升级,全力培育经济新增长极

加快补齐产业短板,逐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重点发展氢能等新兴产业,着力在非化产业端下功夫,全力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质效和比重,多措并举破解一化独大格局。

28.加快推进长三角(嘉兴)氢能产业园建设,年内完成三期工程施工许可并启动建设。力争挪威优沐高强度玻璃纤维四型压力气瓶下半年厂房完成建设、重塑长三角(嘉兴)基地下半年正式投产。

29.发挥重大平台高质量发展引领作用,积极争取港区氢能列入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省级试点。

30.加强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进能源结构清洁低碳转型。

31.推动嘉兴长三角氢能研究中心和嘉兴市长三角氢安全研究中心实体化运作,加快“氢能储运装备安全”部级重点实验室建设。

32.稳步推动氢能车辆的示范运行,加快氢能产业园加氢站、检测中心等配套基础建设。

33.加快推进合盛硅业新材料产业示范园、智能制造(科创)产业园、麦堆科技改性新材料等优质产业项目,开辟非化产业发展新路径。

34.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围绕与港口相关的港航服务、外供、船检、保险等服务业态,深入挖掘潜力,全力提升服务业占比。

35.加快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新投产一批以中润长三角大宗温控商品供应链平台为代表的现代物流项目。

36.深入推进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废物综合利用、能量梯级利用、水资源循环利用,实现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全年力争完成清洁生产企业5家。

37.围绕“数字赋能”和“节能降碳”两大赛道,大力推进数字化绿色化改造提升,着力推动全区制造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38.围绕氢燃料核心系统“八大零部件”关键企业进行招引,落地孵化一批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氢能项目,培育一批加氢、运氢、储氢装备配套企业。

39.提升新经济园品牌建设,引进高质量企业25家以上,招引博士3名以上,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达到C类及以上,推动新经济园平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四)聚焦改革赋能,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打好改革攻坚战,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贯穿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高效协同为突破,推动各领域工作体系重构、业务流程再造,全面助推港区高质量发展。

40.持续巩固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探索建立健全税费政策精细化直达机制,确保“该免的免到位、该退的退到位、该减的减到位、该缓的缓到位”。

41.强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面优化提升政务、法治、市场、经济生态、人文环境,实现政府有作为、市场有效率、企业有活力,全面打响“浙里最靠‘浦’”营商环境品牌。

42.深入推进数字化改革,加强数字化贯通能力,强化场景应用集成,建强基层智治驾驶舱,大大提升迈向现代化的手段、方法和能力。

43.推进政务服务事项“跨区域通办”,做深做实做细平湖、海盐、港区三地“跨区域通办”,实现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异地可办。

44.抓好双减、双创、课程改革、五制改革及医共体改革、中医药改革、医院内部绩效改革等工作,推动改革成为创新发展新动力。

45.探索创建“检察服务站”,扎实做好“清廉检察室”品牌建设工作,持续深化红色教育,立足检察本职工作,以检察服务促进清廉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46.深化“首席人力资源官”制度,重点抓好人才引进、培训、评价、激励机制,推进国家、省、市创业创新人才评选。深入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打造技能引领发展品牌,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产业“造血”能力。

47.加快推进重点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氢能产业大脑、智能工厂、未来工厂建设,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变革,实现制造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

48.进一步加强城市精细化治理,落实城管委联席制度,开展综合执法站网格化治理,实施八大攻坚,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单元”。

49.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切实提升执法监管效能和企业自身管理能力。运用“综合查一次” 提升执法效率,减少扰企扰民,各执法条线严格落实“首违免罚”,让执法更有“温度”。

50.深化重要用户涉电管理评价“七色谱”应用。提升电力接入效率,落地电力工程费用分担机制,减轻企业负担。

(五)聚焦产城融合,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品质

认真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城市高质量发展作为重要目标,突出“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不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让千年古镇再展新颜。

51.高质量编制港区国土空间规划,优化区域和城乡功能布局、用地结构和要素配置,加快形成有效支撑“两个先行”的规划成果。

52.完善城市路网结构,加快推进学海路、陈山路、东苑路、乍港路等新建道路工程,启动滨海大道拓宽改造工程。

53.加快推进停车场规划,充分利用桥下等城市公共空间,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年内新增300个公共停车位,解决停车难问题。

54.优化城市公交与城际公交衔接方案,推动智慧化公交站点改造,进一步提升港区公交智慧化率。

55.强化土地要素供给,全年计划供应各类国有建设用地800亩,消化批而未供125亩,盘活存量国有建设用地400亩,完成低效用地再开发130亩,争取各类土地指标280亩。

56.持续深化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在60个小区安装108个AI机器人,完成AI全覆盖,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100%、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生活垃圾保持负增长,完成建设省级高标准分类示范小区6个。

57.加快推进228国道(港区段)、浙北高等级航道网集装箱运输通道(港区段)及六里桥海河联运物流园项目建设,谋划启动市场西路、滨海大道和乍王路等路段拓宽改造,积极谋划沪平盐城际铁路港区枢纽综合开发。

58.全力开展共同富裕基本单元建设,推动山海港城城市新区风貌区通过省级验收。加快推进未来社区、港航广场、汤山美食街等项目建设进度,规划启动滨海友邻中心项目建设。

59.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老旧小区更新改造力度,建设“温暖嘉”未来社区。

60.全面实施规划设计引领、共富单元建设、城市更新、交通强区建设、生态城市建设和精致城市治理等重点工作,在更高水平上建设杭州湾北岸“最美和谐生态新港城”。

61.加快沪平盐城际乍浦站周边区域概念性城市设计规划编制工作,加速沪乍杭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六)聚焦民生福祉,全面共享惠民发展成果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力量办人民群众最满意的实事,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高标准实施省、市、区民生实事项目,不断满足全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62.强化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精心组织各类项目化精准化帮扶。进一步完善慈善救助体系、社会组织管理服务体系建设。

63.抓好重点群体的就业保障,拓展就业岗位,实行精准援助、集中援助和托底援助,促进困难群体实现稳定就业。加快推进“一老一小”基本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64.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各项工作,加快打造共同富裕标志性成果,让共同富裕更加真实可感。

65.全面开展“民生福祉大改善”专项行动,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极谋划抱团项目、强村项目,持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66.加快提升医疗能级,深化平湖二院与上海东方医院合作交流,强化特色科室建设,积极推动平湖二院争创二甲医院。深化县域医共体改革,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院)医疗服务水平。推动健康关爱、健康服务下基层等惠民项目有序开展。

67.加大普惠性托位供给,提升0-3周岁婴幼儿托育服务,新建0-3周岁婴幼儿社区托育点2处,新建具备临时性托位小屋2家,新增普惠性托位70个,推动0-6周岁托幼一体化改革。

68.持续打造院士工作站、上海专家工作室、名师名校长(园长)工作室,扎实推进骨干力量培养制度,加快培养一支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卫生人才队伍和名师名校长(园长)专家队伍。

69.全力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扩容项目,加快推进杭师大乍浦附校小学部扩建项目、利民子弟学校校舍改造和天妃幼儿园整体改造提升项目等建设,确保9月底前启用。杭师大乍浦附校初中部综合楼建设项目力争年内完工。

70.严格落实新冠病毒“乙类乙管”要求,加快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71.持续推进港区就业能力建设。全年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400人次以上,新增技能人才800名,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500名。新建1家港区零工市场。

72.按照“五星级农贸市场”标准对乍浦农贸市场进行改造提升,努力建设成为港区“民生实事的新样板”“城市文明的新窗口”“千年古镇的新地标”。

73.深化农村生活污水“强基增效双提标”行动,提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农村生活污水出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90%以上。

74.加快推进农贸海鲜城及石材城整治提升项目,进一步改善市场内外整体环境和营运秩序。

(七)聚焦平安稳定,全力织密阵地防线

持续深化“一把手”主抓安全生产工作及委领导联挂“两重点一重大”等机制,深化“1+13”安全责任体系,全力以赴保平安,牢牢守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和平安稳定”三条底线,打造更高水平的平安港区。

75.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排查大整治,确保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GDP事故死亡率继续保持低位。持续深化危化品企业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全年淘汰更新1000台/套以上。防汛防台工作确保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

76.着力防范债务和金融风险,切实规范政府举债融资行为,推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规范有序的投融资格局。

77.持续深化大平安工作体系,坚决做到隐患排查整改、重点人员稳控、会商分析研判、灵通信息情报、应急处置“五个到位”,全力实现“六个零发生”的工作目标。

78.深化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争创省级基层治理工作创新项目和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迭代升级“141”体系,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五基”建设,配足配强专职网格员,强化网格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出租房屋“旅馆式”管理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根基。

79.加强网格全要素登记管理,全面运行“除险保安”晾晒工作机制,推进重大矛盾纠纷调处化解,落实信访积案化解清零攻坚,抓牢各类风险隐患排查防范管控,稳妥做好限价商品房(三期)海悦府交付工作。

80.推动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硬措施落实落地,压实党政领导责任、属地安全生产管理责任、部门行业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持续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推动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81.持续推进企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全面落实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员工50人以上或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开展标准化建设,50人以下(不包含50人)或产值5000万元以下(不包含5000万元)企业开展规范化建设。

82.全面推进港区应急救援规范化建设,高质量完成“五个百分百”建设任务。全面推进港区基层防汛防台体系标准化建设,完成基层防汛防台体系“5+1”标准化建设任务。构建完成防汛防台“区镇一体、条抓块统”工作格局,实现组织健全完善、责任全面落实、风险精密智控、救援高效有序、灾后恢复迅速、运行保障有力的基层防汛应急体系总体目标。

83.深入开展工贸行业安全生产整治“隐患动态清零”行动,重点聚焦“三场所三企业”、使用危险化学品企业、高温熔融等历年整治难点,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84.争创“清新园区、污水零直排园区、无废园区”三个省级标杆,推进“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清洁生产审核创新”两个省级以上试点,构建具有港区辨识度的现代化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推动港区新时代高质量绿色低碳发展。

85.持续深入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整治,进一步提升港区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

86.将高层住宅小区纳入未来社区改造提升工程,逐步安装电梯梯控,着力解决电动车进电梯等问题,消除高层住宅消防隐患。

87.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开展VOCs综合治理,制定出台《港区“无异味企业”创建动态管理办法》,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强度下降等约束性指标达到市下达的考核要求。

88.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PM2.5浓度达到市下达目标。市控地表水断面达到上级考核要求,出入境断面考核保持达标,20个河长制断面全部达到Ⅳ类及以上水体,其中Ⅲ类水体占比达到40%以上。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稳中有升。

89.加强城镇燃气和城市道路桥梁等安全管控,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切实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强化城市内涝风险点治理,完成城市易涝积水点整治2处,疏通雨水管网30公里,重点完成化工园区防汛排涝完善工程。

90.加快推进以雅山社区为试点的出租房整治工作,摸清底数、集中整治,确保消除隐患。建立健全消防安全长效管理机制,坚决遏制出租房屋火灾事故的发生。

91.以护航亚运等为主线,推行“警企驿站”等做法,用好“嘉兴港区居民服务平台”,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服务效能。深入推进智安系列,完善智安小区、学校、企业等人脸识别、无感采集等设施建设。持续深化“警格+网格+云格”,推动落实矛盾纠纷属地管理责任,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中枢”作用,力争实现重复报警同比下降10%、破小案率上升至35%以上。

92.持续深化反诈人民战争,迭代升级技术反制产品,充分借助大数据精准防范作用,第一时间劝阻拦截,切实提升追赃挽损率。集中资源力量实行专案侦查,确保实现发案数、损失数同比下降,打击数、破案数同比上升的总体目标。

93.常态化落实人、车、路交通安全风险隐患动态排查治理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点挂牌治理,推进施工道路标准化安全管理,年内建设30个城乡道路标准化路口。深化拓展交通治理工作站建设,打造基层交通治理港区品牌。

(八)聚焦清廉建设,持续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坚决扛起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一刻不松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一以贯之推进作风建设,一贯到底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构建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良好政治生态。

94.高质量完成内部审计并抓好整改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审计整改长效机制,促进规范管理、防范风险、提质增效,提高内部审计业务水平。

95.密切关注“四风”新问题新动向,坚决防止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反弹回潮,重点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纠正“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等行为,持续为基层减负松绑。

96.围绕政策制定、决策程序、审批监管、执法司法、选人用人等行权用权关键点、风险点加强监督,推动权力规范运行。严格日常监督,建立“三重一大”决策事项规范执行情况“回头看”机制,推动各级“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自觉接受监督、主动开展监督。

97.推动“五张责任清单”落细落实,明确责任分工,完善责任和压力逐级传导机制,定期分析研判责任落实情况,推动形成同向发力、协同贯通的工作格局,不断增强管党治党合力。

98.进一步规范问题整改销号工作,对整改不力的,严格追责问责。健全完善巡查与组织、审计、信访等相关部门工作协调协作机制,继续发挥“巡审联动”机制优势,统筹推进2023年党工委巡查工作。

99.按照“培树一批、成熟一批、推广一批”的思路梯次推进清廉单元建设,向清廉家庭、站所、网格等“细小颗粒”延伸。着力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统筹推动清廉机关和清廉民企建设,落实政商交往“三张清单”,有效规范政商交往行为。深入挖掘本地文化廉洁基因,推动廉洁文化更好融入日常、触及人心。

100.坚持从严从紧,持续释放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越往后越严的强烈信号。深入开展违规吃喝、违规收送礼品礼金等问题专项治理,紧盯“隔空送礼”、吃喝“打掩护”等问题。

101.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明确容错纠错情形,划清澄清保护边界,针对大胆履职、大力推进等具体情形,注意区分诬告、错告和诽谤,提升容错纠错正名精准度。

102.严肃整治贪腐问题,提高问题线索处置质效。

103.把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提升运用“四种形态”的精准性规范性,落实“一案一通报”机制,严肃精准实施问责。

104.聚焦基层“微腐败”,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紧盯教育医疗、养老社保、食品药品安全、执法司法等重点领域,严厉惩治群众身边的“蝇贪”,推动“打伞破网”常态化机制化。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常态化开展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精准选题、对症下药、一抓到底,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05.高质推进国有企业作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治理,聚焦国有企业党建、资产管理、工程建设、采购管理、选人用人、“三公经费”、干部教育管理监督等七个方面,重点查纠国企领域作风和腐败问题,持续深化清廉国企建设。

106.强化教育警醒,把日常教育、警示教育和集中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从严从实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使铁的纪律转化为党员干部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