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 美丽港区 > 乡贤专栏
陈毓川:为祖国寻宝走天下
发布日期:2024-11-21 09:30 信息来源:嘉兴港区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 浏览次数: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毓川1934年12月出生在乍浦镇,自幼随父母离开乍浦。1952年,陈毓川考取南京大学地理系。1959年11月,陈毓川完成了在乌克兰顿涅茨克工业学院地质勘探系5年学习后回国,走入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研究所。

当时任中国地质研究所区域地质、成矿规律研究室主任的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郭文魁,在得知陈毓川是从南京大学地理系直接留苏学习找矿的优秀毕业生时十分高兴,他当即带他参加了地质部在贵阳市召开的全国铅锌矿会议,让他尽快地接触业务。会后,陈毓川跟随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朱效成考察了广西大厂锡矿,陈毓川也由此开始了与大厂长达20多年的不解之缘。

大厂锡矿是一个古矿山、当时正在开采出露地表的大矿脉, 陈毓川向指导老师郭文魁提出了专门研究大厂矿区锡多金属矿床的想法,很快获得了郭文魁的支持。1960年6月,陈毓川踏上了大厂的土地。这次,他要对大厂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寻觅、发现这个古老矿山新的秘密。 天晴,他上山跑地表,雨天,他改下坑道;为了省时间,观察、描述、采样同时进行。他觉得各种地质现象背后无数的奥秘,像磁石一样让人难以自拔。近9个月的时间转瞬即逝,此时的陈毓川已对大厂矿区的地表和各个坑道、各个矿床和矿点有了初步的了解。其间,他还远赴云南,对个旧的多个锡矿进行了考察对比。

 1961年春节之后,地质研究所成立了锡矿组,陈毓川则作为负责人带队重点研究大厂矿区。陈毓川在大厂5年中,前后完成了6份报告,总结了成矿规律,提出了找矿方向,特别是提出龙头山深部找矿远景区及越北陆块北缘马关至文山一带找锡远景区的预测,经20世纪70年代的地质勘查工作都找到了大型锡多金属矿床。1980年,由于承担国家科委设立的个旧-----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研究项目,陈毓川时隔15年重返大厂,通过从四维时空角度研究大厂矿带的成矿规律。项目组建立了大厂矿带的区域成矿模式,进一步开展了成矿预测,并出版了《大厂锡矿地质》专著,在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对于陈毓川而言,大厂是个与青春、梦想无法割舍的地方,是他的地质之梦圆梦的地方。

此后,为了寻找金矿,开发国有地质资源,陈毓川的生活经常被翻山越岭、长途跋涉、风餐露宿这样的词汇“填充”。伴随着找矿工作的进展,陈毓川的人生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长期从事矿床地质、地球化学、区域成矿规律、成矿预测研究及矿产勘查工作的基础上,他先后出版专著14部,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

一份辛勤,一分收获,让陈毓川院士欣慰的是,60年后的共和国地质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今天,我国已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有探明储量的159种、矿产地2万多处,铅、锌、钨、锡、锑、稀土、菱镁矿、石膏、石墨、重晶石等储量居世界第一位;我国已探明矿产资源总量居世界前列,矿产资源开采总量居世界第二位,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之一。我国从矿产资源家底不清,一跃成为世界矿产资源大国,这翻天覆地的变化里有陈毓川这位与新中国地质事业一起同行的专家学者的一份功劳。

2012年11月7日至9日,已有78岁高龄的陈毓川院士又莅临赣州于都县南岭深部探测科研项目现场调研。调研期间,陈毓川院士深入到盘古山矿井下,对井下开采和生产探矿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陈毓川先后担任中国工程院能源与矿业学部主任、矿床地质学家、地质矿产部地矿司司长、中国地质科学院院长、地质矿产部地质调查局局长等职。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二等奖三项;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一项;地矿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成果一等奖各一项;1986年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称号; 1997年获李四光地质科学工作者奖。2004年获光华工程科技奖。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