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泥计划丨这个冬天,开启一场“海娃的假期”非遗之旅!
发布日期:2025-01-27 08:50 信息来源:党建工作办公室 浏览次数:

这个寒假

乍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结合本地特色资源

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非遗研学之旅

青少年们在

求知、探索、成长的路上启程

寻找“假期里的诗和远方”

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

01

制作新年树

播种希望之芽

1月21日下午,“海娃的假期”寒假春泥计划首场活动“翰墨辞旧岁,挥毫迎新春”福卡新年树创作正式拉开帷幕。孩子们在工作人员和学生志愿者的指导下,手执画笔,一笔一画勾勒出自己对新年的美好愿景。

“巳巳如意”“蛇年茁壮成长”“诚信有礼”……随着一张张满载创意与祝福的福卡陆续出炉,孩子们满怀喜悦地将它们挂在了精心装饰的新年树上。在孩子们的巧手下,新年树变得格外耀眼,为即将到来的新春佳节增添了文明有礼、喜庆祥和的氛围。

02

年年有“鱼”

体验传统纸花灯制作

1月22日下午,结合“鱼”在中国文化中的吉祥寓意,开展了“年年有余”小鱼手工公益课堂活动。通过制作小鱼纸花灯,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学习手工制作的技巧,培养动手能力与专注力。

在工作人员的示范和学生志愿者的协助下,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剪裁出鱼形、鱼尾、鱼鳞等,再用胶水将鱼身、鱼尾、鱼鳍等部分拼接起来,每一条小鱼都传递着“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03

巧剪“春”字

传承剪纸艺术

1月23日上午,开展了“迎祥纳福”新年窗花体验活动。平湖市文化馆李老师详细讲解了剪纸的历史、技巧与步骤,让孩子们对这项传统艺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老师还着重介绍了如何巧妙地利用纸张的折叠与剪裁,创造出立体的“春”字效果,激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和创作欲望。

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和红纸,开始了自己的窗花创作之旅。随着剪刀的咔嚓声,一张张红纸逐渐变成了精美的艺术品。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将这份对新春的祝福和春天的向往化作了窗花上的每一道线条、每一个图案,让这个春节变得更加温馨而有意义。

04

萌娃闹新春

探索传统文化奥秘

1月23日下午,开展了“萌娃闹新春”传统文化普及活动,由经验丰富的陈老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带领小朋友们一起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以“年”字为切入点,通过展示不同历史时期的“年”字演变,引导小朋友们了解“春节”这一重要节日的由来和意义。通过动画和口述相结合的方式,陈老师为小朋友们演绎了“年兽”的传说,小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对春节的起源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在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完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灯笼挂饰,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05

尺糕制作

品味舌尖上的非遗

1月24日下午,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让他们亲手体验传统美食的制作过程,开展了“年味盈门 尺糕传情”活动。

在钱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迅速掌握了筛粉技巧,将细腻的米粉均匀撒入形状各异的模具中,寓意吉祥的鱼、福袋、醒狮、柿子等图案,为尺糕增添了无限趣味与观赏性。随后,他们巧妙运用不同颜色的米粉搭配,制作成色彩斑斓的尺糕,并细心抹平,确保外观精致无瑕。为了不浪费剩余的米粉,小朋友们和学生志愿者们合作将不同颜色的米粉混合在一起,设计出了渐变色的尺糕,在传递“爱惜粮食 勤俭节约”理念的同时收获了意外的惊喜。

在等待尺糕蒸制的过程中,还进行了生动的乍浦历史文化故事宣讲,通过讲述天马峰的传奇故事,加深了孩子们对本土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在活动最后,当一盘盘形状各异、热气腾腾的尺糕出炉时,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满足与自豪的笑容,这份亲手制作的美味,不仅承载着甜蜜与温馨,更寄托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

通过这一系列“春泥计划”的非遗之旅,不仅加深了青少年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更为打造“乍浦少年行”文明实践项目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强大的精神动力。接下来,乍浦镇将继续深化“春泥计划”活动,不断创新非遗与传统文化传承的方式方法,让中国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