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收藏家”刘克明的文化情结
发布日期:2025-03-07 08:54 信息来源:党建工作办公室 浏览次数:

在乍浦镇,有一位痴迷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收藏家——刘克明。他用四十多年的时间,收藏了上千件珍贵的字画、碑拓和古籍,并无偿捐赠近百件藏品,为乍浦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做出了很大贡献。他的收藏不仅是个人兴趣的体现,更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致敬与弘扬。

文化情结的起源与收藏的初心

刘克明今年63岁,现为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嘉兴办事处办公室副主任、江苏省古陶瓷研究会会员、平湖市收藏家协会顾问、乍浦镇收藏协会主席。刘克明从小受到父亲和爷爷的影响,对书法和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的舅舅许白凤是乍浦镇著名的“布衣”词人,这种家庭背景让他从小就对字画等艺术品有着独特的感情。从80年代开始,刘克明便开始了他的收藏之路。90年代初,他开始做生意,将每年的经营收入大部分投入到收藏中。随着藏品的逐渐增多,他逐渐明确了收藏的意义,开始专注于平湖、乍浦本地的字画、碑拓和古籍,为乍浦的历史文化留住珍贵的记忆。

文物保护与传承的践行者

2018年,乍浦镇出台了《关于乍浦民间收藏捐赠管理办法》文件,刘克明作为乍浦镇收藏协会主席,率先捐赠了一把明州公所办的椅子,并发动会员积极捐赠。短短一个月内,他们共征集了270余件藏品,包括良渚石钺、唐宋古砖、乍浦石砖、古籍、地契、古钱币等,为2019年乍浦会馆陈列馆的建成并顺利对外开放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他还参与了乍浦会馆和怀橘庵的设计工作,并整理了许白凤三四百册诗集,在半爿街王宅进行展示,积极推动许白凤故居的修缮。

除了捐赠,刘克明还是一名义务文保员。作为土生土长的乍浦人,他对乍浦的历史非常熟悉,每一座古建筑、每一座古桥,甚至地下文物的情况他都了如指掌。每当有地方拆迁或改造时,他都会提前与相关部门对接,确保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在他的努力下,多处文物得以抢救性保护,避免了因社会发展而消失的命运。

文化传承与社会影响

近年来,刘克明的收藏事业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可。2024年12月7日,“翰墨留香”展览在平湖博物馆开幕,刘克明贡献了百余件书画藏品,并在现场逐一介绍。这次展览不仅展示了他个人的收藏成果,也进一步推动了书画收藏交流和文化修养的提升。刘克明的收藏与保护工作不仅丰富了乍浦镇的文化资源,也为乍浦的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乍浦镇作为浙江省第五批历史文化名镇,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资源。近年来,乍浦镇通过举办“山海文化艺术生活季节系列活动”、出版研究历史文化底蕴的书籍等方式,不断挖掘和传播本地文化。刘克明的行动正是这种文化传承精神的具体体现,他的收藏不仅保存了珍贵的历史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源。

刘克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文化传承与保护。他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爱好与社会责任的结合,更是对传统文化的一份深情致敬。他的努力让乍浦镇的文化遗产得以延续,也让更多人认识到保护历史文化的必要性。正如乍浦镇所倡导的那样,“文化是城市之魂”,只有通过保护与传承,才能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的光彩。

关闭
打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