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一场“稚手染青蓝·布鞋传非遗”青少年非遗手作体验活动在布鞋奶奶好人工作室热闹开启。20余名小朋友在乍浦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及港龙社区“邻亲帮”公益社成员的带领下,通过“听故事、看匠心、做扎染”三个环节,化身专注的“匠人”,用自己的双手捆扎、浸染、氧化,制作成独一无二的扎染作品,让传统手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活动后,几名小朋友更是踊跃赠出自己的作品,为布鞋材料“添砖加瓦”。这场文化实践活动,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非遗技艺的魅力,更以实际行动践行了“好人精神”的传承。
乍浦镇现已成立“布鞋奶奶好人工作室”“阿华师傅好人工作室”,两个好人工作室的成立,不仅是对“浙江好人”陆秀珍、“嘉兴好人”纪秀华的称赞,更是希望充分发挥好人的带动作用,宣传好人事迹,弘扬好人精神,让好人精神在乍浦落地生根。
走进位于港龙社区二楼的“布鞋奶奶好人工作室”,陈列着各式各样的布鞋,这些布鞋都是百岁老人陆秀珍及“邻亲帮”公益社成员们一针一线缝制而成。40多年来,陆秀珍以爱为针、用心做线,将真诚和善良细密地缝进一双双布鞋里。从充满童趣的婴儿虎头鞋,到保暖舒适的老人“蚌壳棉鞋”,她用最质朴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
“邻亲帮”公益社的布鞋奶奶们,每周定期相聚于此,制作布鞋、围巾、毛线手套等手工产品,送给新生儿、入伍新兵、孤寡老人、困难家庭以及身边有需要的人。同时,工作室不定期开展好人故事分享、布鞋制作体验等活动,不断延续好人精神、传承传统工艺。近期在工作室内举办的“邻亲帮 帮邻亲”百家布征集启动仪式,面向全镇居民广泛征集闲置布料,全部用于“布鞋奶奶好人工作室”的手工布鞋制作,也为后续工作室常态化运作奠定了群众基础。
在乍浦镇总管弄路口,一个10平米的修鞋铺中,老鞋匠纪秀华围着围裙,左手拿鞋,右手拿钩针,灵活地为开胶皮鞋缝线。靠着朴实而又精湛的手艺,他已诚信经营48年,镇上的人们都称呼他“阿华师傅”。生意稳定后,为了将修鞋手艺传承下去,他招收了一名患有哑疾的学徒工,刻苦学习了5年的修鞋技艺后,一直跟着阿华师傅修鞋、配钥匙,到现在已有28年。平时,遇到社区便民服务,阿华师傅便骑着三轮车,载着嵌满工具的修理箱准时现身。如今,年岁渐长的他将便民服务搬进了自己的修理铺,在固定时段为辖区居民提供胶鞋等公益服务。当钩针再次穿透鞋底,细密的针脚里缝进的不只是牢固,更是一个老匠人对手艺的深情守望。
一个好人,照亮他人;一群好人,新风满城。乍浦“好人工作室”的成立运作,为好人搭建起一个实践平台,让各级好人在服务基层群众、深化文明实践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好人现象”变为“好人效应”。未来,乍浦镇将继续以“港城善行”品牌为引领,进一步推进“好人工作室”建设工作,深化“好人精神”内涵,让志愿服务持续延伸,让每个爱心持续接力,推动精神文明与城镇发展同频共进。